浦東新區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旅遊攻略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SHANGHAIMUSEUMOFTCM),反映中醫藥學從形成到繁榮、從繼承到創新的軌跡,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和中醫藥文化的縮影。是高校、科學技術、專題類博物館。屬上海中醫藥大學領導,是學校的二級機構。是全國、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遊示範基地,浦東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第二批“二期課程改革”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拓展課程教學實踐基地。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作爲2004年度上海市科普實事工程項目建設單位,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中藥標本陳列館、校史陳列館組成,2004年3月開始籌建,同年12月建成試開放,2005年3月面向社會正式開館。是我國目前具有相當規模的中醫藥史專業博物館。位於上海市東部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距離市中心約25公里。正式開館以來,年均觀衆人數近3萬。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和“百草園·杏林苑”佔地面積約11500m2。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佔地面積約2200m2。“百草園·杏林苑”佔地面積約9300m2,其中“百草園”約7300m2,“杏林苑”約2000m2,供遊覽。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樓結構爲3層單體建築物,呈半圓半方造型,寓意爲“天圓地方”。外觀具有現代時尚特色,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樓、實驗室樓、行政樓和圖書館樓等風格一致。建築面積6314.12m2。各展廳雅緻、新穎、大氣,充滿傳統中華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氣息。1F是醫史綜合館,2F是養生康復、鍼灸推拿、中醫文化、中藥方劑和中醫科教5個專題館,3F是校史陳列館和中藥標本陳列館及中藥科普活動室。展出面積約3940m2,其中醫史綜合館約1340m2,養生康復館、鍼灸推拿館、中醫文化館、中藥方劑館(在同一展廳,未作明顯的分隔)和中醫科教館約1285m2,中藥標本陳列館約645m2,校史陳列館展出面積約670m2。

全館展項展品合計3164件,其中醫史綜合館、養生康復館、鍼灸推拿館、中醫文化館、中藥方劑館和中醫科教館展項展品1063件;中藥標本陳列館陳列藥物標本等1379件;校史陳列館陳列圖片650件、實物72件,共計722件(不含112塊展版)。

重要藏品有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漢代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晉代王羲之族妹王丹虎墓0土的丹丸,晉代越窯青瓷“四耳藥壺”,泉州灣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宋代八卦星月紋銅串鈴,宋代瓷研鉢,南宋“內府”黑釉瓷藥壇,明刻本《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明萬曆年間刻本《赤鳳髓》,明代獬豸銅燻,明代葫蘆形黑釉特大藥壇,明代“高縣醫學記”銅印章,明代孫思邈鎏金銅像,明代《銅人明堂之圖》(清康熙四年[1665]林起龍重刊圖系統版本),清乾隆九年(1744)鑄造、乾隆皇帝賜與編著《醫宗金鑑》官員福海的鍼灸銅人,清代御醫陳蓮舫書案,清代十二生肖藥瓶,清末《世補齋醫書》書板全套,明清中醫名家傅青主、何鴻舫、惲鐵樵和曹滄洲等書法、繪畫作品,民國紅木出診藥箱,丁甘仁、張聾彭耳(張驤雲)、陳筱寶、石筱山、夏應堂和王仲奇等近代上海著名醫家的醫案真跡,現代著名畫家程十發《瀕湖問藥圖》等。

鎮館之寶和部分珍品有:

陳蓮舫用硯。此硯爲晚清醫家陳蓮舫著書用硯,系端硯之精品。硯長16cm,寬10.8cm,高2.9cm。硯蓋左刻11字“蓮舫先生校勘素靈之硯”,款識有“光緒乙酉(1885)初秋伯其題贈”等語。蓮舫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出身世醫之家。精通內、外各科,擅治疑難雜症,以審病詳慎、用藥輕靈著稱。著有《女科祕訣大全》《醫學啓悟》等。

“高縣醫學記”銅印。印長8.2cm,寬4.2cm,鈕高6.7cm。印背左刻“高縣醫學記”,右刻“禮部造洪武三十五年(洪武三十五年[1402]即建文四年)十二月日”。高縣,包括今四川筠連、珙縣兩縣及高縣部分地區。此印是明代地方醫藥行政和醫學教育管理機構的鈐記。

透雕鏤空燻球。紅銅質。燻球高12cm,腹徑12.8cm。圓球形,鏤空透雕。分上下兩部分,可開合緊扣。內部香竈以萬向環結構保持平衡,縱橫方向兩個同心機環,機環有軸承,環內有盂,盛放香料藥物,無論燻球怎樣滾動,香盂始終保持平衡,“雖外縱橫圓轉,而內常平,能使不傾”。燻球可用於消毒被褥,故亦名“臥褥香爐”。此燻球是明代松江府仇竹石鑄造。

鍼灸銅人。黃銅質。銅人高46cm。中年女性造型,面露笑容,兩耳寬長,線條流暢,體表鑄有經絡、穴位,配有匣子。此鍼灸銅人爲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爲嘉獎參加纂修《醫宗金鑑》的官員而特鑄。匣中有一塊“上賞”木牌,爲乾隆所賞,牌上有騰錄官福海於乾隆十年四月初九收領的簽名。《醫宗金鑑》載,福海在騰錄官表中名列第一。這尊銅人是1944年上海丁濟民在北平振聲處購得,出售者是福海九世孫。

《世補齋醫書》全套木刻書板。書板均高19.2cm,均寬26cm,均厚1cm,凡557塊。《世補齋醫書》始刊於同治五年(1866年)。正集爲陸懋修自撰醫書6種,收有《文集》16卷,陸氏醫論120多篇,及校正醫書4種。館藏書板爲山左書局清光緒12年(1886年)印行雕版。陸懋修(1818~1886)字九芝,號江左下工,又號林屋山人。江蘇元和(今江蘇蘇州吳中區)人。清代醫家。貫通《內經》、《傷寒》諸書,著有《世補齋醫書》《世補齋醫書續集》等。

曹滄洲自銘書案。書案長61.5cm,寬75.5cm,高94.5cm。曹滄洲讀書治學之案,案邊銘文爲:“溫風煦遠,明月垂秋,適時濟理,長生無憂,衆善鹹集,所向皆通,嘉德之會,和氣之中,水積則流,善積則揚,神芝含光,百代其昌”,後署“蘭雪主人集蘇靈芝書爲銘”。曹滄洲(1850~1924),名元恆,又字智涵,晚號蘭雪老人、蘭叟,江蘇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世傳內外科,尤精內科,多有效驗。擅長時證,論治多效法於葉天士。光緒年間被徵爲御醫。

王士雄信箋。信箋長26cm,寬16.3cm。是王士雄致寅昉之函。信中記述王士雄外出應診行程,《洄溪醫案》內容文字之校正意見,並建議將《古今醫案》付梓等內容。王士雄(1808~1869),字孟英,號夢隱、潛齋等,錢塘(今屬浙江杭州)人。清代溫病學家。

何鴻舫處方。處方長23cm,寬10.2cm。處方上鈐“重古梅花廬”朱文印,“梅花廬”爲何家堂號。何鴻舫(1821~1889),原名昌治,後改長治,字補之,晚號橫泖病鴻,清代青浦(今屬上海市)人。清代醫學家,名醫何書田之子,何氏醫學第24代傳人。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工詩能畫,尤擅書法。書宗顏真卿、李邕,字體挺拔,筆力雄健渾厚。處方由姜文熙醫師捐贈。

主辦、承辦和參與的短期專題陳列主要有:1、2003年7月~8月,作爲協辦單位參加上海科技館等主辦的“科學與健康同行——系列科普活動”,明代獬豸銅燻等中醫藥文物和多媒體人體鍼灸模型等參展。2、2006年10月~11月,參加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崇明縣教育局等主辦的“科技伴我成長”崇明科普大聯展活動,在崇明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展出“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簡介”、“名貴中藥材鑑別”、“傳染病防治”流動展版。3、2007年3月,“校園情·科技風·民族魂——2007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聯展”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由上海市文明委辦公室、市科教黨委和上海科技館共同主辦,由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等共同承辦。參展的展項展品主要有何首烏等中藥標本、《本草綱目》金陵版影印本、多媒體人體鍼灸模型和脈象模型。互動項目有動手健腦中國結和中草藥植物藝術書籤製作等。4、2007年5月,參與浦東新區科技節主題活動,有“健康科普社區行——‘弘揚祖國醫學瑰寶,普及中醫藥知識’活動專場”中的“中醫藥知識展板”和真假中藥材現場辨別等。5、2007年12月~2008年4月,主辦“‘輪椅上的天使’——陳海新實物圖片展”。展廳面積約330m2。展版有“陳海新生平年表”、“天道酬勤”和“輪椅天使”等,展出“人民健康好衛士”陳海新的圖片、198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考試准考證、《中醫基礎理論》等大學教材、畢業論文手稿《活血化瘀在小兒肺炎中的運用》、藏書《醫宗金鑑》等。

高度重視文物資料和中藥標本的徵集、採集工作,藏品來源的主要形式是捐贈、採購、調撥、採集製作。例如在2007年,收藏家邵允明捐贈明末清初石臼石杵、吳昌碩題書李霖齋診室牌招等3件,鄭健齡捐贈清刻本《傅青主女科》等中醫書籍116冊,吳志明兄妹捐贈清刻本《本草述鉤元》等41件文物、資料,顧玉龍捐贈《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成績》等5件,陳海新父母陳介亮、吳銀超捐贈陳海新資料200多件等。

藏品類別主要爲陶瓷器類、石玉器類、金屬器類、紙質品類和竹木骨牙製品類。中藥標本陳列館藏品類別主要爲植物藥標本、動物藥標本、菌類藥標本、礦物藥標本、中成藥和中藥飲片。醫史博物館收藏從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中醫藥文物15000多件,古今醫籍6000多冊,醫藥報刊3000多冊/種。中藥標本陳列館收藏中藥標本和中成藥等3000多件。校史陳列館收藏校史實物、圖片2316件。

採取的藏品保護措施是,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建立、健全和實施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文物藏品庫房管理制度(試行)》和《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案(試行)》等制度。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由藏品保管部專人負責,文物藏品庫房實行雙人雙鎖同進同出制度,其他人員經同意後需辦理出入庫手續。中藥標本定期由專人檢查。文物藏品庫房配備中央空調,設有七氟丙烷自動滅火系統(煙導式)和噴淋防火設備。庫房設置攝像頭和紅外線探頭安保系統,並和保衛處聯網。庫房傢俱按文保要求定製,陶瓷器文物和玉器文物存放囊匣,配有防紫外線窗簾、除溼機、毛髮溫溼度計。建成恆溫恆溼系統,使展廳和文物藏品庫房的溫度、溼度控制在適當的狀態。專職保安人員24小時值班,2人一班。

2000年3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傅維康教授等主編的《中國醫學通史·文物圖譜卷》。科研成果有:1、吳鴻洲等主編《中華醫學文物圖集》,2003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6年獲教育部第四屆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2、2005年11月,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領銜、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爲第二負責單位的“國家重點醫藥衛生文物收集、調研和保護”項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面向社區、企業等,舉辦“中醫養生保健科普知識”、“冬令保健與養生”、“常見傳染病與中醫防治”、“中藥鑑別”、“常用中草藥簡介”和“食療與健康”等科普講座。

加強館際交流合作。2005年8月24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65名市文博學會會員來館參觀。同年9月1日,全體黨員參觀張聞天故居。同年12月31日,全館工作人員學習、參觀淞滬抗戰紀念館、陳化成紀念館。2006年6月26日,全館工作人員學習、參觀上海公安博物館。

開展的學術交流活動主要有:1、2005年9月,參加“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提升研討會”上,作題爲《試談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的設計理念與展示效果》的發言。2、2005年11月,第八次全國高校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舉行。新當選的中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博物館館長吳鴻洲致開幕詞,並作《走出校門,面向社會,是高校博物館的發展方向》主題發言,主題發言和《試談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的設計理念與展示效果》,收入《第八次全國高校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007年8月,第九次全國高校博物館學術研討會召開。會上,經選舉連任的中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博物館館長吳鴻洲作題爲《上海高校博物館聯展的思考》的主題報告。4、2007年12月,參加第二屆上海科普場館暨第三屆行業博物館研討會上,作題爲《上海高校博物館聯展的思考與啓示》的發言,《多媒體技術在中醫藥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作書面交流。5、2004年10月,在第八屆全國中藥標本館專業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全國中醫藥院校中藥鑑定學教學研討會上,《中藥標本館室展品布展方法的重新設置與探討》等3篇論文作書面交流。6、2006年7月,在第九屆全國中藥標本館專業學術研討會,《中醫藥博物館的多媒體項目建設的思考與前瞻評析》等3篇論文作書面交流。7、2003年11月,在第八屆全國高校校史研討會上交流《試論程門雪黃文東精神》。8、2006年5月,在第九屆全國高校校史研討會上交流《校訓文化與校史研究》。

屬事業單位。設置辦公室和藏品保管部、陳列展出部、科學普及部、黨史校史工作部4部。人員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管理人員1人,佔總人數的6.66%。專業技術人員14人,佔總人數的93.34%。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人,佔總人數的26.66%。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佔總人數的100%。博士1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的6.66%。碩士2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的13.33%。30歲以下有5人,30歲~50歲有4人,50歲~60歲有6人。

爲觀衆服務的項目、設施有“多語種(漢語、英語、日語、韓語)講解導覽系統”、“多媒體動態演示(分別是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簡介、處方賞析、鍼灸沿革、海洋藥用資源、名貴中藥材真僞鑑別和遊戲競猜)系統”。組織常用藥用植物品種識別、採集、觀賞等活動。爲青少年觀衆開展中藥標本趣味習作、益智健腦中國結和手機鏈編結、中草藥植物藝術書籤製作、“採果標本發放”、“收集花葉聞香識藥”、“乾花乾草香薰擺件”和“藥膳餐飲品嚐”等科普教育輔導活動。舉辦各類中醫養生保健、中藥鑑別講座。設有服務部,出售紀念品、中醫藥書籍、鍼灸器械和鍼灸模型等。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上海中醫藥大學內)。郵編:201203。

公交車輛:線路1、乘大橋六線、大橋五線到上海中醫藥大學站(西門)。線路2、乘地鐵二號線到地鐵張江站,轉乘大橋六線、大橋五線到上海中醫藥大學站(西門)。線路3、乘塘川線到地鐵張江站,轉乘張南線、張川線到科苑路站,從上海中醫藥大學西門進入。線路4、乘徐川線、申江線到釣魚橋站(金科路),從上海中醫藥大學東門進入。線路5、乘609路到蔡倫路華佗路站(上海中醫藥大學南門)。

聯繫電話:51322710、51322712、51322721。傳真:51322712。

電子郵箱:shtcm@163.com.

網站:www.shtcmm.com.

開放時間:9:00~16:00(週一館休。國慶節、春節期間,週一照常開放)。

門票價格:參觀券每人每張爲15元,團體(10人以上。提前2~3天預約)每人每張爲12元/10元。免票和優惠的情況爲:1、離休幹部、現役軍人、殘疾人、本市70週歲(含70週歲)以上老人憑相關證件免費參觀;2、成年人可以免費攜帶一名未成年人蔘觀;3、青少年團體票價7折優惠,其它團體8折優惠;4、“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和每月第二個星期六爲免費開放日;5、每年5月15日~6月15日爲免費開放月;6、每年暑假爲青少年免費開放一箇月(全年免費開放7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