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旅遊攻略

紅軍標語博物館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軍標語博物館,國家3A級景區,經中宣部審批的全國第一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紅軍標語博物館選址在當年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召開羣衆大會的炎陵縣霞陽鎮大操坪,總佔地面積13500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外牆通體爲紅色,正面造型爲左右各三面紅旗,寓意爲“邊界的紅旗始終不倒”。

炎陵縣原名酃縣,位於湘東南邊陲、羅霄山脈中段,是井岡山革0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炎陵縣以重筆濃墨留下了中國0革命活動由城市向農村的第一工作重點轉移;黨的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和-的第一次會面;毛澤東實現"黨指揮槍"重要思想的首次支部建在連上;解決中國革命土地問題的根據地第一次分田運動以及對部隊進行政治教育等不朽篇章。從1927年至1937年,毛澤東、-、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率各路紅軍在這裏實行工農武裝割據,進行黨的建設、軍隊建設和政權建設的革命實踐活動。"羅霄碧血鑄書劍,湘贛紅土垂汗青",紅軍將士在浴血奮戰的同時,在湘贛邊界留下了數以千計的紅軍標語,炎陵縣是全國目前保存紅軍標語最多的縣。

興建紅軍標語博物館創意始於1997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來炎陵縣考察工作,在聽取縣委、縣政府關於紅軍標語保護工作的彙報和實地考察標語保護情況之後表示,興建一座集展示、保護和研究爲一體的紅軍標語博物館十分必要,並當場題寫了"紅軍標語博物館"館名。

2006年,紅軍標語的保護受到省委的特別關注。當年6月,省委宣傳部調研組赴炎陵縣調研。7月底,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來炎陵實地考察。8月2日,炎陵紅軍標語保護工作協調會議在株洲市召開,決定由省、市支持,在炎陵興建全國第一家紅軍標語博物館。

2006年12月,紅軍標語博物館工程建設指揮部成立,開始進行建設籌備,包括選址、規劃設計、徵地拆遷、地質勘察以及紅軍標語的揭取保護等前期準備工作。

在國家和湖省南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館於2007年批准立項,2008年開工建設,2011年5月竣工。6月9日,博物館試開館。隨即,省委宣傳部將博物館確定爲"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委宣傳部、省軍區政治部確定爲"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省政府確定爲"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國防科技大學確定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基地";中國井崗山幹部學院確定爲"現場教學點";湖南省-委員會確定爲"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紅軍標語博物館景區入選第二批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躋身國家3A級旅遊景區。

紅軍標語博物館選址在當年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召開羣衆大會的炎陵縣霞陽鎮大操坪,整個景區佔地面積13500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建築高16.2米、寬71米,佔地面積爲1572平方米,建築面積3892平方米。外牆通體爲紅色,正面造型爲左右各三面紅旗,寓意"邊界的紅旗始終不倒"。邁入序廳,迎面是大型浮雕"工農紅軍在炎陵";大廳天穹鑲嵌着一顆巨大的紅色五角星,象徵中國革命。在紅星輝耀下,人們沐浴着紅色的陽光和空氣,進入展室。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依據歷史背景,突出標語主題。建築風格在採用現代建築理念和建築材料與工藝的同時,融入了湘贛邊界傳統民居元素。整個建築外觀比例協調,優美大氣,寓意深遠,是革命傳統與現代精神、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

博物館有8個展室,其中紅軍標語展室6個,分佈在一樓和二樓,展板面積約2400平方米。館藏標語庫房和臨時展廳各1個,設在三樓。此外還建有報告廳、貴賓室、消防監控室、資料室等。

標語和文物的布展采用地臺式、通櫃式、壁龕式、鑲嵌式、平櫃式、平板式等多種形式,並以投影、多媒體、觸摸屏等手段作爲補充。此外,根據各展廳的內容和時代背景,採用場景、雕塑、沙盤、模型、全景畫、圖表等形式,並運用聲、光、電現代手段,展示標語書寫背景,渲染現場氣氛,再現歷史,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