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州區春風裏景區旅遊攻略

春風裏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春風裏景區位於宜賓市宜賓縣蕨溪鎮西北部光華村胭脂組,距離蕨溪場鎮1.5公里,面積1200餘畝,氣候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低谷、河谷地帶有南亞熱帶的氣候屬性。具有氣候溫和、熱量豐足、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風景秀麗的特點。是度假、休閒、商務、會務、觀光的理想勝地。公司總投資2500萬元用於打造以現代苗圃觀光爲特色的休閒旅遊景區,項目分接待中心、鄉村趣味親子園、花卉觀賞園等第三期建設。

景區優雅的用餐環境,自由遊玩的花圃園林,健全的休閒娛樂設施設備,朝霞夕陽與鳥叫鳴蟬,盡享大地原野芬芳,真正體現農家農莊土、野、樂、趣的四個特色。我們以綠色、生態、環保爲目標,以資源有效利用爲載體,以科技創新爲支撐,以市場化作爲手段,集有機蔬菜、花卉苗木的種植銷售、觀光旅遊、餐飲、休閒娛樂爲一體。

接待中心面河而建,環境優雅、設施先進、格調清新、舒適高雅,設有宴會廳、會議室、餐飲棋牌包間、棋牌大廳、露臺休閒,可容納800餘人同時就餐,80人的會議接待、無線WIFI覆蓋。春風裏景區是宜賓胭脂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旗下的鄉村旅遊項目,景區以公司苗木基地爲載體打造的休閒旅遊景區。

在交通方面,春風裏景區交通條件便利,距離蕨溪場鎮僅1.5公里。宜賓縣、屏山縣、泥南通往蕨溪鎮車次數班,從而從景區出發去周邊大中型城市也方便,距離宜賓市民用機場50公里,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雲南等航班,對外航空便利。

現在就景區歷史而言,胭脂壩這個地名有着源遠歷史文化,同時胭脂壩“胭脂”也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

小小胭脂源遠流長,萬古長存,在歷史上它孕育着中國乃至世界物質,在古代胭脂水粉是女子化妝物品。胭脂是一種紅色顏料。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爲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派張蹇出使西域。張蹇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胭脂的引進。從此胭脂便在我國紮了根,大面積繁衍。所以中國是最早使用胭脂的國家之一。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鉢中反覆碾碎,淘去渣滓後,即成鮮豔的紅色染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爲“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乾處理,成爲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改寫成“胭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義。

由於胭脂的推廣流行,漢代以後,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很多詩文都這樣描述“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等等。有關唐代婦女飾紅妝的記載就更多,像“青娥--妝”,“對君洗紅妝”等等唐代婦女所作的紅妝。同時,胭脂也有另一箇名字-----腮紅。

唐代以後儘管婦女的妝飾風俗發了很大變化,但塗--妝的習俗始終不衰。遼代婦女的紅妝,雖不見於文載,但實例卻屢有發現。如考古發掘報告所記,遼寧法庫葉茅臺遼董壁畫,山西大同十里鋪遼墓壁畫所繪婦女,“雙頰全塗--”,反映了當時的風尚。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由於女子教育的興起,青年學生紛紛崇尚素服淡妝,才改變了這種妝飾現象。

胭脂的歷史淵源,歷史變遷,和日常用途,歷史都有記載;經過幾千年繁衍漂種,小小光華村野地裏、田埂上、巖縫裏到處都留下了胭脂的影子,雖然胭脂紅妝盛行已過時,但它作爲一種賞花植物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由一種生活化妝品轉變成了精神視覺享受,所以遍地的胭脂給小小光華村落帶來一箇好聽的名字-----胭脂壩、胭脂組。

胭脂是怎樣給小小光華村帶來這樣一箇“胭脂壩”的名稱呢?相傳,晚清時期,這裏有一箇叫陳英的女子,家居此地長滿蒿枝的溪邊洲壩。丈夫上京趕考,十年無音訊,陳英仍然在家獨自待奉身患怪癖的婆婆。隨着時間的推移,老人的病情加重,陳英爲治老人病苦,揹着婆婆尋遍宜賓多地名醫。予得藥方,需要大量胭脂入藥爲引,方可治好老人難症,但當地暫無大量胭脂花,需重新種植,且待來年成熟,可老人的病情已等不到新一批胭脂花開,陳英救母心切。路向天地祈福,願將自己二十年陽壽換胭脂花開。終於陳英的孝悌感動天地,一夜之間胭脂花開遍溪邊洲壩。至此,爲感天謝地,陳英在這溪邊洲壩長種胭脂,修廟奉神行孝。每逢初一十五,她以溪碌盒水爲鏡,胭脂爲妝,去祁陽天宮山下五伯老,願求婆婆安康。陳英死後,當地人民爲傳世後人,將陳英種植的胭脂爲此壩命名爲“胭脂壩”,而永記陳英;壩邊河叫“花潭溪”,共貌合而,陳英沱名傳至今,孝道仙姑陳英沉澱了胭脂文化。

陳英的傳說同時也向後人傳播了“孝道”文化,以“胭脂”的人人知曉,而喻陳英“孝道”弘揚廉政文化,孝道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繼承民族文化優良傳統,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美德。

因此陳英的傳說奠定了“胭脂壩”地名,常年吸引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宜賓胭脂花卉有限公司,利用種植苗木結合旅遊,開發出了“春風裏景區”,景區擁有荷花池、玉蘭園、桂花海、黃絕蘭採摘體驗區、紅石嘴觀景平臺、紫西湖、露天燒烤、親子園、天然草坪等數箇景點。

數箇景點一塊一塊構成扇形狀景區全導覽圖,以荷花池處爲扇柄,右面以大面積桂花海、中間黃桷蘭採摘體驗區、生態桂花停車場、接待中心、左面玉蘭園、紫西湖爲景區導覽圖扇形狀扇葉。不同品種的桂花海,面積400餘畝;黃桷蘭採摘體驗區,面積300餘畝;生態停車場,面積15餘畝;玉蘭園,20餘畝。觀景最佳攝影點,紅石嘴觀景品臺位於桂花海東面,是遊客觀春風裏景點最全地方;站在觀景平臺邊緣,面向桂花海,左面是桂花樹呈梯土式,腳下一大片格子式種植的桂花海,桂花海緊挨黃桷蘭採摘體驗區,幽幽黃桷蘭,“潔白如玉,芳香似蘭”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年四季都等着你的到來,你的採摘!

蘭花,含笑花,桂花,三角梅花,菊花,胭脂花等等,四季滿園花開,四季如春在,賞花在春季,春季在春風裏。

信息來源:宜賓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蕨溪鎮:宜賓縣轄鎮。1950年置蕨溪鄉,1956年設區,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西部,岷江河畔,距縣城48公里。面積14.7平方公里,人口5.2萬。有公路直達縣城,岷江常年通航。轄政權、會龍、光明、卷坪、雙牛、橫山、天元、光華、鐵牛、高林、黃金、宣化、馬安、蕨南、三塊石、頂仙、簡灣、萬壽、乾溪、聚河、五福、泗水、大坪、谷莊、後壩、石坪、正化27個村委會和橫街、正街、…… 蕨溪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