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縣太安石林旅遊攻略

太安石林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太安石林是興文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園的四大景區之一。位於兩龍鄉南約2千米處,零星分佈面積約8平方千米,太安、龍洞一帶集中分佈區面積約2.5平方千米。

出露於奧陶系瘤狀、龜裂紋狀灰岩層中,石芽羣、石林、殘柱峯相間分佈爲以特點,石林高2.5~4米,相嵌低矮的石芽羣,高1~1.5米。石林形態奇特,或如城堡,或如長牆,或如人形,或如鳥禽走獸,千姿百態;石芽則低矮峻秀,玲瓏小巧。形成石林的岩層爲距今約4.9億年的奧陶紀的碳酸鹽巖,岩層表面呈現的不均勻“豹皮狀”花紋,更增加了石林的美麗與神奇。

除石林而外,景區尚有蓮花洞、回龍洞等洞穴羣與天坑分佈,溶洞內還生長着少見的利川齒蟾(玻璃魚)。

石林與竹林相映成趣是太安石林的另一大特色,鬱鬱蔥蔥的林海,崢嶸的石林,神祕的溶洞使這裏有“綠色石林”之稱。

據專家考證,太安石林形成於4.9億年前的奧陶紀,比石海景區地表石林的形成要早2億年,是中國地質年代史上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質景觀之一,極具科考價值和旅遊開發潛力。石林表面多呈豹皮狀水平向花紋,形態各異,相映成趣。景區內的溶洞遍佈,洞中石鐘乳、石筍,形態各異,美崙美幻。

遠觀太安石林,蒼峯勁石森然林立,或亭或閣,有如散居山野的民居,又如氣勢磅礴、工藝考究的宮殿,儼然是一座典雅的古石城堡。

若暢遊其間,塊塊怪石呈現出亭臺水榭、蟲魚鳥獸等造型,巧奪天工,惟妙惟肖。石間通道,或大道通天,戛然而止;或羊腸縈繞,無首無尾,九曲迂迴,曲折迷離,似通道而不得過,似不通者卻又能過之,構局之奇妙不輸武侯八卦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