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水橋村高原風情旅遊景區旅遊攻略

水橋村高原風情旅遊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水橋村位於折多山下,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高寒偏遠山區,村莊沿國道318呈帶狀分佈,距瓦澤鄉政府20公里,距康定市區51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屬瓦澤鄉6個貧困村之一,全村90戶3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68人。

自脫貧攻堅啓動以來,水橋村在各級各界的關心幫扶下,充分發揮旅遊區位優勢,深入做好做足“進藏門戶”文章,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脫退目標,聚焦“五大問題”,堅持精準發力,全面打響打好以“高標準、高質量、示範性”爲主題的攻堅大決戰,取得了脫貧攻堅階段性成效。2018年底,村退出“一低五有”、戶脫貧“一超六有”硬指標實現全面達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底的4674元增長到11200元。水橋村的“蛻繭蝶變”,生動展示了精準扶貧的“水橋實踐”;水橋羣衆的燦爛笑臉,書寫出了精準脫貧的“水橋答案”!

聚焦“邊虛軟”,實施四項工程強組織。一是實施“情歌故里黨旗紅”工程,全面推進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組織運行、組織生活、創先爭優、內業管理、考覈問效”六個標準化建設,投入120萬元改造村級活動室,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2017年,水橋村支部由後進躍升爲先進。二是實施

“黨員幫、幫黨員”幫帶工程,7名黨員結對幫扶18戶貧困戶,2名致富帶頭人幫扶2名貧困黨員。三是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發展5名致富帶頭人爲入黨積極分子、4名黨員幹部爲致富帶頭人。四是實施“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程,對5名無職黨員設置政策宣傳、信息反饋、糾紛調解、村務監督、環衛監督等崗位,使黨員作用發揮更具象、模範引領更深入。

聚焦“破舊缺”,依託對口幫扶建設施。一是對標村退出“一低五有”標準,投入160萬元新建村幼兒園和村級會議室各220平方米,投入120萬元改造村級活動室(含衛生室、文化室達標建設),投入113萬元安裝路燈122盞,投入80萬元建設通村路;通過觀景臺出租等,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5.4萬元。二是對標戶脫貧“一超六有”標準,投入11.31萬元實施安全飲水提升工程;投入260萬元建設入戶路,投入210.3萬元實施災後重建(新建31戶,維修加固43戶),投入11萬元實施藏區新居建設4戶,投入4萬元實施地災搬遷1戶,92名學生全部在校就學,基本醫療、生活用電和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三是圍繞做美村寨提升設施,投入180萬元建設遊客步行棧道1800餘米,投入50萬元建設圍欄1286米,投入50萬元建設環保旅遊廁所,投入215萬元改建橋樑5座,投入32萬元實施64戶庭院改造,投入10萬元建設許願池1個、投入40萬元建設村標牌坊1座,投入50萬元實施整村農房彩燈工程。

聚焦“小散弱”,找準產業路徑抓培育。一是建中心,圍繞“進藏門戶”做旅遊文章,推進整村產業轉型升級。投資540萬元建成遊客中心,打造青年旅社,配套智慧旅遊設施,形成“1+n”民居接待產業輻射模式。二是擴規模,利用金融扶貧政策,57戶羣衆貸款336萬元用於發展民居接待,全村民居接待戶由4戶發展到65戶,2018年實現收入約92萬元。三是有基地,依託洞波酒業產業扶貧項目,積極參與“折西萬畝黑青稞基地”建設,全村種植黑青稞463畝,增收13.8萬元。

聚焦“等靠要”,逗硬獎懲機制增動力。一是堅持“八不扶”導向。對貧困戶安於現狀的“八種”表現,實行幫扶措施“暫停”機制,倒逼貧困戶主動參與脫貧,有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嬗變。二是實施貧困家庭收入增長激勵計劃。在四川信託有限公司結對幫扶下,通過貧困戶當年與去年收入增長比例給予獎勵,2017年,發放獎勵資金19萬元;2018年,發放獎勵資金16.2萬元,20戶貧困家庭得到增收獎勵,增強了貧困戶脫貧奔康內生動力。三是實施青少年教育促進計劃,對子女就學的家庭,按照就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不同等級設置相應標準的基礎獎金進行獎勵,2017年,發放獎勵資金7.8萬元;2018年,發放獎勵資金7.6萬元,惠及97名學生,有效激發青少年求學慾望。

聚焦“髒亂差”,建設和諧美麗新水橋。一是加強環境治理,持續整治國道318沿線亂挖亂建、亂擺亂放等亂象。二是加強村貌整治,進一步推進村容村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發動廣大幹部羣衆植樹種花,清理房前屋後雜物亂堆亂放、垃圾亂倒亂扔現象。三是加強垃圾處理,籌資15萬元,購置垃圾運輸車輛、定點安放垃圾回收設施,實施專人管理、專人清運,美化村莊。不斷引導廣大羣衆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建設和諧美麗富裕新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