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縣點燈山旅遊攻略

點燈山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詔安縣的太平鎮境內矗立着一座極富傳奇色彩的山峯—點燈山。海拔894米,距縣城25公里,總面積9.12平方公里。點燈山自然景觀雄奇靈秀,人文景觀豐厚多彩,民間流傳諸多故事佳話,蘊含寶貴的文化內涵。多年來,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逐成觀光朝聖、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點燈山具體位於大布村、河邊等幾個村的中間地帶,從大布村到點燈山的交通最方便、風景最佳。沿途能夠觀賞到詔安東溪的全貌,蜿蜒而繞,猶豫是獻給點燈山的一條“哈達”,美好而祝福。

點燈山目前已爲旅遊開發區,這裏山環着水,水繞着山,一年四季,各類亞熱帶植物茂密長青;山澗蘭花,逢石而生;峽谷飛瀑,四季長流,遊客一路拾級而上,淙淙澗水依山勢而下,處處景緻如畫。遠眺點燈山,雄偉磅礴,氣勢如虹。近觀點燈山,鳥翔山谷,綠遍山野,滿目花果,氣息芬芳。山上山下熱帶雨林連綿不絕,森林覆蓋率高達90%。

一進點燈山,沿小道拾級而上,可遊覽的景點有點燈林海、石腳桶、觀音送子峯、姑娘洞、金燈寺、明燈寺、英姿亭、衆仙姑宮、天獅人面峯、青蛙石、八戒峯、神龜石,山山有物、石石有景,若隱若現,似人似物,成了許許多多的神話和故事。

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吊眼兄妹,在這裏進行勇敢的抗元鬥爭,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點燈山是一座充滿了悲壯色彩的名山。

宋末元初,有一支農民起義軍馳騁在閩南、粵東,震動元朝統治,堅持鬥爭達6年時間,他的首領叫陳吊眼,是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人。《中國通史》中記載着陳將軍剛膽義性,豪俠爲人,還有一身好本領,受人擁護的事蹟。他的胞妹陳吊花,後來被人們稱爲陳吊妹,聰明能幹。南宋末期,元軍大規模南侵,搶掠燒殺,羣衆走投無路。陳吊眼兄妹早已蘊蓄着反抗的怒火。1277年夏初,便挺身而出,直接率領附近各鄉的貧苦大衆,舉行了武裝起義。同時,潮州一帶的畲漢農民聞風而起,在他們的首領許夫人的領導下也發動了起義。陳吊眼派人聯絡,兩軍及時會合,軍威大震,“勢力遍及漳、汀、潮一帶,號十萬衆,連營數百里”(《元史·世祖本紀》)。起義軍所到之處,嚴懲--、誅殺殘暴、開倉散谷,深得羣衆的擁護。後來,由於宋帝已死,南宋已亡,爲圖謀大計,陳吊眼以“復宋”爲名,封王自立,號召人民起來進行抗元鬥爭。當時,由於元軍勢力強大,起義失敗,陳吊眼也壯烈犧牲在點燈山千壁嶺上。到現在,點燈山上還可從斷石殘垣中隱約辨認出古道、義營殘垛、陳吊眼點將臺、練兵場遺蹟、陳吊妹梳妝檯等景觀,主峯上還保留着有陳吊妹的衣冠冢。英雄雖已渺,英名卻長存。

應廣東潮州、饒平及本省詔安、東山一帶香客、遊人之倡議,爲紀念抗元民族英雄陳吊妹而建造陳姑娘亭。該亭由明燈寺女主持釋光明組織化緣、募捐、招工督造,於2000年5月動工,12月落成。該亭坐落於點燈山主峯東南側山腰上,坐北面南,背靠向天獅巖,遠眺大布溪流,典雅明麗,美觀大方,是點燈山遊覽區的一箇新景點。

太平鎮:太平鎮位於詔安縣中西部,毗鄰廣東省饒平縣,距縣城25公里,有四條出省通道。全鎮土地總面積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872畝,19個行政村,5.1萬人,其中,客家語系佔57%,閩南語系佔43%。2012年,全鎮預計農業產值1.5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14元。太平鎮是詔安縣有名的水果之鄉,盛產青梅、柑桔、楊梅、香蕉、荔枝、龍眼、枇杷、橄欖等水果,水果種…… 太平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