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鳳縣卯洞旅遊攻略

卯洞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湖北來鳳縣百福司鎮梅子坳山卯洞,爲天然形成的穿洞(類似隧洞),騎跨在酉水河上。換言之,梅子坳山猶如一座巨大的石拱橋橫跨在酉水河上,令人稱奇叫絕。

酉水蜿蜒於鄂湘渝黔四省九縣市(湖北省宣恩具、來鳳縣;重慶市酉陽縣、秀山縣;湖南省龍山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沅陵縣),是洞庭湖水系沅江最長的支流。古稱酉溪,爲古武陵郡境五溪(酉、辰、巫、武、沅)之一。發源於宣恩縣椿木營鄉的黃柏營。有兩源,一條經馬家灣,另一條經溪水壩,在鑼鼓圈交匯。經宣恩李家河鄉兩河口入來鳳縣境,南流至來鳳百福司鎮雞籠灘入重慶市酉陽縣,最後在湖南省沅陵注入沅水。屬山溪性常流河。河流全長477千米(一說427千米)。以宣恩沙道溝爲界,以上河段名白家河,以下名酉水。酉水兩度穿山而過,其中穿湖北宣恩縣七姊妹山而過,由貓兒孔入,由白水孔出,伏流3000米;穿湖北來鳳縣卯洞而過,流經長215米。尤以騎跨在酉水河上的卯洞最爲奇絕壯觀。

卯洞位於來鳳百福司鎮梅子坳村觀音坪,距集鎮3千米。

據清同治年間《來鳳縣誌》載:“邑之卯洞,酉水實經其中,疑即由此得名”。屬石灰岩溶洞。洞長85米(山厚215米),北洞口海拔400米,高35米,寬35米;南洞口海拔360米,高55米,寬45米,洞內巨石林立。卯洞有兩大奇觀,一是絕壁(洞口外壁懸崖呈馬蹄式環繞且高達150多米),二是酉水從洞中穿過,形似“臥龍吞江”。在卯洞洞口正上方60多米處峭壁上又嵌有一箇圓形小洞,名仙人洞,是先民用來埋葬棺木之所。仙人洞高約30米,寬約15米,洞深200多米。1992年發現大小船形棺、槽式棺、箱式棺8具,隨葬品131件,包括銅器、鐵器、瓷器、木器、陶器、皮革和絲織品等。時間跨兩晉、隋、唐、宋、元等朝代。

與卯洞毗鄰4平方千米範圍內有大小溶洞18個,溶洞形狀各異,或河流兩岸,或山巔,或山腰,或絕壁上,或背靠背、或面對面、或上下對應、或左右相依,形成了奇特的溶洞羣奇觀。南岸較著名的有月亮洞,洞口形如月亮;燕子洞,洞容深不可測,數不清的巖燕遮天蔽日。北岸的大洞內有石磨龕,兩塊鐘乳石,一似石磨,一似纏頭帕的婦女在推磨,惟妙惟肖。正洞和大洞比肩而存,路徑相通,洞內有大廳,廳內有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尤其四塊巨石,像龍、像鳳、像麟、像龜,人稱“四大靈石”,不由人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值得一提的是,卯洞所在的卯洞峽與龍嘴峽、阿塔峽合稱酉水三峽,堪稱來鳳土家風情畫廊。其中龍嘴峽位於來鳳縣綠水鎮境內。地處酉水與新峽河、老峽河交匯處,峽谷溶洞遍佈,古木森森。景點有畢茲卡社巴寨、相思島、窄口子(酉水最窄處)、仙女洞。阿塔峽位於來鳳縣漫水鄉魚塘村,長12千米,峽谷谷壑幽深、奇峯競秀。景點有龍王廟、仙人船(亦稱棉鞋島)、罈子巖、生兒灣、擎天石柱等。卯洞峽沿途壁立千仞,洞穴衆多,風光迤邐。沿岸有桅子巖、石磨龕、香爐巖、下棋枰、落印潭等景點。

此外,卯洞還是百戶司土司城所在地,有衆多的歷史文化遺存。明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時任湖南辰州府(今懷化市沅陵縣)同知徐珊奉命赴來鳳縣卯洞採伐楠木,在此期間創作了《卯洞集》,記述了鄂西風物。《卯洞集》今藏於浙江大學圖書館,是恩施州唯一被列入《四庫全書》書目的區域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