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縣大名縣石刻博物館旅遊攻略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佔地15畝,AA級景點。現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國最大的古碑“五禮記碑”,大名石刻藝術源遠流長,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創造了石磨盤、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藝術形態。邯鄲境內至今還保留着彌足珍貴的漢代“羣臣上醻”和“趙國易陽南界”刻石。北朝時期鄴城一度成爲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響堂石窟和衆多的單體石造像,創造了佛教造像藝術的“北齊樣式”,對隋唐以後造像藝術影響深遠。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開中國碑刻行書先河的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碑,程子視箴碑,明嘉靖陳皇后家族諭祭碑等。展覽以邯鄲石刻文化遺存爲主題,以實物、圖片、圖表、拓片、文字、影像等爲載體,以歷史發展脈絡爲線索,系統反映了邯鄲地區自北朝至宋代石刻藝術。展覽共分4部分:北朝造像、隋唐造像、五代及宋造像、北朝刻經拓片。展廳面積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餘件,石窟造像圖片86幅。其中以鄴城的漢白玉造像、常樂寺的紅砂石造像最爲精美。
邯鄲石刻藝術源遠流長,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創造了石磨盤、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藝術形態。邯鄲境內至今還保留着彌足珍貴的漢代“羣臣上醻”和“趙國易陽南界”刻石。北朝時期鄴城一度成爲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響堂石窟和衆多的單體石造像,創造了佛教造像藝術的“北齊樣式”,對隋唐以後造像藝術影響深遠。

博物館北廊主要陳列自唐至民國各時期碑刻二十五件,東廊北端爲碑刻11件,墓誌38方,西廊爲大名籍現代書法家書寫大名典故、史料及說明碑60餘件。館內中心樹立“五禮記碑”,地面散放碑刻、石雕等20餘件,極具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