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古鐘園旅遊攻略

古鐘園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

古鐘園位於南匯區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始建於1982年,佔地面積38700多平方米,是一所3星級公園。大明隆慶五年鑄造的青銅巨鍾坐落在南匯古鐘園中心景區內,該鐘鐘口直徑1.1米,高1.62米,鐘身周長2.8米,重1.6噸。古鐘爲南匯一寶,現被列爲上海市市級重點保護文物。園亦以古鐘命名。古鐘園的建築薈萃了我國古典園林的諸多優點,具有江南造園的自然風格。

鍾亭景區爲全園的中心景區,位於公園中部,四周有夢煙河環繞,以鍾亭爲主景。亭西北建慕碧山房、瑞春亭及曲廊;亭南有真趣軒、曲廊及觀魚軒;亭東南角築扼翠亭、曲橋。景區有青龍、綵鳳、靖海、曲橋等四橋與對岸相通。景區內黃石疊山,湖石點景,石板鋪路,綠樹成蔭。鍾亭位於景區中央,基座佔地30平方米,建築面積10.9平方米。鍾亭爲六角形,混合結構,紅漆水泥柱,重檐翹角,青瓦頂,亭前有石獅一對,蘇局仙爲亭題額。鍾爲元代古剎福泉寺舊物,明隆慶五年鑄,“0”期間鍾架被毀,鐘被棄於庭院,1983年建此亭置鍾,1985年縣人民政府定古鐘爲縣級保護文物。鐘體呈喇叭花狀,高1.62米,鐘口圍3.4米,重1600公斤。鐘身鑄有圖6幅和銘文2056字,其祈詞爲:“金聲一震,虎嘯龍吟,皇風清穆,海道安寧”。古鐘安放在亭中央的石座上,石座旁刻有八幅石雕。亭四周植銀杏、羅漢松、桂花、香樟。

慕碧山房、瑞春亭、松嶺位於鍾亭西及西北面,建築均爲磚木結構。慕碧山房面積90平方米,青磚地坪,木雕花格門窗,內設茶室、售品部。門外爲石板地坪,西南沿河有石柱圍欄,柱頭雕有石獅。東側有廊寬約1.5米,長約20米,北傍夢煙河,東接瑞春亭。松嶺逶迤於廊南,山上植松柏、竹、羅漢松、八角金盤等常綠樹木。山頂設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息眺望。

真趣軒、觀魚軒,位於鍾亭南側。真趣軒爲長方形,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頂覆青瓦;觀魚軒爲方形,混合結構。聯結兩軒的曲廊爲混合結構,沿中梁一牆左右分隔,各寬1.5米,牆有漏窗,兩邊設有坐凳。廊旁種植廣玉蘭、紅瑞木、女貞、盤槐、楓樹。在河中亦有水泥曲平橋聯接兩軒。

扼翠亭、十一曲橋,位於鍾亭區東南夢煙河中。十一曲橋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平板橋,一邊置鐵欄干,橋北聯鍾亭區、南至真意池、西通文源館。扼翠亭在十一曲橋中間,爲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上覆青瓦,由鍾正修書匾,在亭中可見青龍橋、延齡橋。岸邊多植垂柳,間有迎春、香樟等。

文源館景區,位於園西南部,與鍾亭景區一水相隔,總面積約2470平方米。景區四周築長98米的花牆,使之成爲封閉型的庭園,館匾由吳近賢書。區內聚秀堂居中,前有觀潮閣,後有曲廊、聽雨亭,伴以青楓翠竹,應景點石,環境古樸幽靜。聚秀堂的堂名寓意南匯聚秀,堂匾由周方白書。堂爲磚木結構,正面花格門窗,四周迴廊。堂前爲石板地坪,近門處豎石鼓墩一對。堂西側是一箇名月湖的水池。堂後有廊-源橋通藏拙苑。

聽雨亭,位於文源館景區東北角,半處於河中,與真趣軒隔水相望。亭系混合結構的封閉式六角亭,四周有花格門窗,亭匾由陳祖範書。觀潮閣位於景區南端,是兩層的仿古建築,混合結構,木雕花格門窗,由宋日昌、劉惜周題匾。登閣眺望,可見園外衛星河潮水。

由文源閣邊門入起鳳台,即進入藏拙園景區。藏拙苑景區位於公園西部,總面積約740平方米。苑內有樸養齋、起鳳台、鏡亭,入苑可觀賞盆花、盆景。園內花架石階上各類盆景粗獷纖巧,姿態各異。遇上晨霧,雲簾輕垂,亭齋朦朧,林木披翠,藤蔓纏繞,有“雨遊夢煙河,霧入藏拙園”之說。

起鳳台是位於東出入口內的門廳,花格門窗,面積35.3平方米。前有石坪臺挑出水面。鏡亭位於景區西端,與起鳳台遙遙相對。亭爲方形,混合結構,青瓦頂,翹角,由夏炎先題匾。亭西面有牆,東設博古架,北接木香棚架通向樸養齋。樸養齋位於文源館景區中部,磚木結構,此齋專供盆景展出用,齋外系露天展區。

園內不設規則式的花壇和修剪成形的綠籬,路邊一般爲樹叢或孤植樹,無成行的行道樹。主要樹種有青桐、銀杏、羅漢松、女貞、水杉、香樟、垂柳、棕櫚、竹、夾竹桃、青楓、桃、石榴等。沿河種植垂柳、香樟、夾竹桃、水杉。松嶺植羅漢松、黑松、檜柏、桂花、女貞,梅嶺遍植紅梅、綠梅、楊梅、臘梅。園東南首設有兒童樂園,有小火車、碰碰車、滑梯、晃椅、攀欄等兒童遊樂設施。古鐘園面積不大,卻以古樸自然、端莊和諧的風格吸引着衆多的遊客。

惠南鎮:惠南鎮(三團)是原南匯縣治所在地,位於縣境中部。解放初期約1平方公里,1985年底爲1.43平方公里。解放初期爲4100人,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爲21289人,1985年底爲24492人。惠南鎮之名啓用於1934年本縣實行保甲制之後,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最早源於鎮上的惠南書院。 惠南鎮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約48公里。鎮區四周原爲惠南…… 惠南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