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市在水一方金都溫泉國際度假中心旅遊攻略

在水一方金都溫泉國際度假中心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

金都溫泉位於市區滾泉山下,泉區面積2平方公里。古人云:“西有東嶽泰山傲蒼穹,東有招邑湯泉甲天下”泉湧甚盛,霧氣蒸騰,據《縣誌》記載:“湯泉,最著驪山,最清香溪,最熱遵化。然招遠溫泉,熱不下遵化,其溫涼並流,奇觀爲天下之最”。這裏,溫泉數處、沸騰湧出,沿溪傾瀉,奔流而下,與近處冷水匯流一處,形成小溪,取名“鴛鴦河”。河上有橋,此橋由於受地溫所致,秋不見霜,冬不見雪,表成一大奇觀,故古稱“斷霜橋”。

金都溫泉歷史悠久,水溫高、水質好,對人體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被譽爲不食煙火的“水神”或“水醫”,在古今中外享有盛名。《縣誌》載:“炙手炭同炎,濯足熱益大,隔食能煮水,浸籃可熟菜。竟同鼎湯,澡身此爲最”,此水可療疥瘡、驅瘟疫、消飽漲、慰疲倦、隆冬去寒、盛夏解暑。種種利益,不勝其舉,而總以沐浴去垢,當於賢哲自新之意,尤足焉。”唐代詩人汪裕慕名前來著有七言詩<<湯泉>>。明代翰林院檢討、禮部員外楊觀光也曾著有<<湯泉吟>>。明代邑侯徐昭在<<湯水三十韻>>中寫道“豈是近咸池,地底日常曬?豈是沿滄海,沃焦石同淬?或有赤龍潛,或系陰火焙?”另有記載說,那是“赤道經之”,或“羲馭之所經”。地質學家則認爲:它是地層內部斷層活動中產生的熱力和壓力使地下水溫度升高噴湧所致。金都溫泉又名滾泉。當老百姓稱之爲湯。在民間流傳着這樣的神話:湯泉是神的造化,在滾泉山下住着一位火神,它的任務是製造地熱。倘若有人冒犯了它,輕則噴出神火,重則山崩地裂,那嚇人的威懾力,使人們彷彿住在火山口上,因此對它既敬又畏。爲祈求神福祥,免遭塗炭,人們便虔誠地在這裏興建廟宇,供奉祭祀。招遠在宋朝真宗年間,滾泉山北就修建了火神廟,並規定每年6月23日爲上廟祭神日,數百年來承傳不斷,廟內香火不絕。與此同時,在滾泉山下,泰山行宮、東嶽廟、天齊廟、玉帝廟、玉母廟、日照寺等也相繼落成。從此,溫泉周圍,宮廟座座、排列有序,高閣幢幢、雕樑畫棟、塑雕尊尊、栩栩如生,景象的壯觀和氣勢的恢宏曾風光一世,前來溫泉灑浴和上香朝拜成爲歷史上的一大盛世。可惜這些名勝古蹟後來都在戰火中先後譭棄,而今只有殘存的廢墟中,尚可尋覓到片瓦與碎磚。

在湯泉區的地表上,曾有三個湧流甚盛的滾泉泉眼,常年霧氣蒸騰,水去繚繞如春靄。有人特地對這一景象作詩進行了逼真的描寫:“蒸蒸暖氣浮,騰騰白雲靄;儼若出斧內,晝夜永不懈。”這一景觀因此被列爲招遠古代的八大景之一——“溫泉晚浴”。

全市聞名的八小景這裏就有三:“自滾湯”——在村中修一方池約4平方米,深50釐米,98度的熱水向上湧出,其景觀不亞於濟南的趵突泉;“鴛鴦河”——因自滾湯的熱水沿溪而下,與南來的冷水在村西北處匯成一流,東流西涼,淙淙而去,人稱“陰陽水”;“斷霜橋”——在村西北有一石橋,橋下常年熱水奔滾,橋身由於受熱所致,秋不見霜,冬不見雪,故稱“斷霜橋”周圍的村莊也因水的熱涼而中分,南邊的叫湯前、湯後,北邊的叫冷家莊,東邊的叫湯東溝。絕無僅有的自然奇觀,曾引得“朝聖者”紛至沓來。當地人傳說,當年大唐王朝的楊貴妃,曾在驪山溫泉建起貴妃池,與唐明皇同沐共浴。但她嫌那裏的水溫、水質、水量都不及登州府(時轄膠東地區的招遠滾泉)曾着意有朝一日駕幸此泉,以沐玉體。可異這位絕代佳人未能如願。便在安史之亂中被兵諫賜死,自縊於馬嵬坡了。而招遠滾泉也不無遺憾地未能借楊妃之光而揚名天下。但是天生麗質的金都溫泉,並不因此而掩映與毀銷它固有的價值。千百年來,對這一寶貴的地熱資源以,官家與民間,世代都在開發利用,建湯造地,造福於民,讓人們盡享這溫泉之福。

金都溫泉水溫高,出表水溫高達98攝氏度,水量足,水質好,泉水天然自沸,是中國北方溫度最高,水質最好,出水量最大的熱水泉。泉水富含鈣、鎂、鉀、鈉、硫、鐵、氯、溴等二十多種礦物質和具有重要醫療價值的謝射性元素——鐳、氡、對人體的神經、皮膚、消化、心血管、呼吸等系統有健身和治療作用。用泉水洗浴,對慢性風溼病、外傷、肥大性關節炎、光線刺激性皮炎、牛皮癬、坐骨神經痛、慢性胃炎、高血壓、冠心病及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