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北京郭沫若故居旅遊攻略

北京郭沫若故居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目的地介紹

郭沫若紀念館坐落在前海系街18號,1988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爲庭院式四合院建築,晚清時曾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營建爲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這裏渡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15年。

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權相和環的一座花園,後和宅被抄沒,花園遂廢。同治時成爲恭親王府的草料場和馬廄。民國年間,其後代把王府和花園賣給輔仁大學,把此處賣給達仁堂樂家藥鋪作宅園。新中國成立後,這裏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使館所在地。故居大門外馬路對面有一座磚照壁,大門裏一條小徑直伸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垂花門前。該故居由-題寫金字門匾,至今保持着先生在世時的面貌,四個展室分別以歷史圖片和珍貴文物概括地介紹了郭沫若先生在詩歌,戲劇,文藝理論,古文字研究和古代社會研究等各學科領域中的不朽建樹,展示了他在國際和平運動中的非凡貢獻,重現了一箇革命知識分子傑出代表的不平凡的一生。

故居爲大型四合院,大門內有一座樹木點綴的土丘,二門內的5間北房爲其工作室和會客廳,東耳房是臥室,東西廂房各3間。四周迴廊環抱,有封閉式走廊通往後院。另外還有一東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圖書等珍貴文物資料。

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銅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過垂花門,是由東西廂房和倆排正房組成的二進四和院,迴廊、暖廊將其連爲一體,迎面五間正房是郭老的臥室、寫字間和客廳,均按原狀陳設展覽。衆所周知,郭沫若先生自“五四”運動以來,一直活躍在我國文化科學戰線上,他不僅在文學、藝術、史學、古文字學方面成就非凡,而且還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社會活動家。生平展正是按照這一主線,通過郭老的手稿、著作、歷史圖片與其它展品,介紹了他在不同歷史時期在詩歌、戲劇、文藝理論、古文字與古代社會研究以及書法藝術等不同領域中的成就,介紹了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階段中的歷史功績,以及新中國成立後在科學文化教育戰線及國際交往、和平運動等方面的不朽貢獻。爲使觀衆能對郭老有更深刻的瞭解,專題陳列室還將郭老在各個學術領域或不同歷史時期的成就進行專題介紹。郭老生前收藏的手稿、書籍、拓片、書畫、信函、生活用品等各類文物均在此展出。

清幽的故園,寬敞明亮的四合院,參天的古柏,清脆的鳥鳴,濃郁的自然芳香,正應了古人所作“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句。深深的院落曲折幽回,點綴其中的南瓜架,銀杉樹,百合,牡丹,荷花,都是郭老夫婦親手種下的,爲此還流傳了一段“媽媽樹”的感人故事。

位置:位於北京什剎海西南岸的前海西街十八號。

交通信息

交通:13.42.107.111.118.701.810.823.850路北海後門站下車往西路北。

地址: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什剎海體校門口往右拐,走50米左右即到)

類型:紀念館名人故居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10-83222523

官方網站:http://guomoruo.cssn.cn/

開放時間:

9:00-16:30;週一閉館

門票信息:

門市價:20.0元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縣銅河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 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1949年,郭沫若當選爲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 郭沫若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