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成縣杜甫草堂旅遊攻略

成縣杜甫草堂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杜甫草堂,又稱杜公祠,坐落於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飛龍峽口。是一組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築,也是國內現存三十七處"草堂"中歷史最久的一處。

隴南杜甫草堂

大詩人杜甫經秦隴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亂,在此逗留月餘,創作了《鳳凰臺》、《同谷七歌》等詩篇,之後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時,當地秀才趙惟恭捐地,縣令郭慥主事創建祠堂。近年,成縣興建擴建,規模宏大,是人們懷念詩聖,飽覽自然風光的必遊之地。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離開秦州(今天水),到達司谷(即今成縣飛龍峽),在峽西的西岸選擇了一處背青山巨巖,面對峽谷山峯,避見向陽的山坡地,營建了簡陋的棲身草堂。所以杜甫草堂成爲詩聖輾轉甘肅隴南的一箇足印,詩人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並由此向南進入四川。後人爲紀念杜甫,在居住的舊址上立祠建堂。《成縣新志》對此也有記載:"子美草堂在飛龍峽口,山帶水環,霞飛霧落,清麗可人,唐乾元中子美避難居此,作草亭,有同谷七歌及鳳凰臺諸詩,後人感其高風,即其址祠祀之"。

後來經過宋、明、清,民國年間幾次修建和補茸,草堂才逐步美輪美奐,初見規模。現在草堂內還留存有南宋光宗紹熙四年(癸丑)宇文子震刻寫的詩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兩座詩碑,及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記》碑石等十多處。

最早的成縣杜甫草堂紀念祠,名“子美草堂祠”,又稱“詩聖祠”。是一處建築宏偉,石碑林立,綠樹環繞,清幽恬靜理想之地。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別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自號少陵野老,有“詩聖”之稱。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被稱爲“詩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別》等。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對後世影響甚大。杜甫的詩兼備衆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運用的藝…… 杜甫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