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睢縣東關清真寺旅遊攻略

睢縣東關清真寺爲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睢縣東關清真寺位於縣城東關,始建於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目前佔地60餘畝,房屋百餘間,是目前豫東地區歷史悠久,保存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築。1947年,睢杞戰役時期,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大將曾把指揮部設在這裏,使這座珍貴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寺內建築呈明清建築風格,有大殿、捲棚、望月樓、水房、講堂、女寺、善堂、花園等建築,多爲青磚綠瓦,飛椽花壁,木雕裝飾,建築工藝精湛,氣勢恢宏。

睢縣東關清真寺位於位於縣城東關,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朝中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豫東地區歷史悠久,保存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築。其建築獨具匠心,宏偉壯觀,雖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是回族人民講經、祈禱、齋戒與聚會的場所。1947年,睢杞戰役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大將曾把指揮部設在這裏,更爲這座珍貴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使之成爲一處近現代革命遺址。

東關清真寺佔地30餘畝,分別建有大殿、卷柵、望月傑出、南、北宣講堂、廊房、武學堂、碑樓、門樓、善堂、花園、男女浴室等。現存建築多爲明、清風格,建築結構採用三屋脊背,藍磚綠瓦,飛檐花壁,木雕裝飾,整個建築工藝精湛,氣勢恢宏。在佈局上,東關清真寺與中國傳統的建築模式坐北朝南不同,它坐西向東,以拜殿爲中心,周圍有門樓、講堂、善堂、浴室等。拜殿爲大屋頂式,屋脊雕刻玲瓏剔透的花卉,飛檐花壁,四角八挑,是研究古代建築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寺內大殿北側有皂莢樹一株,蒼勁虯曲,枝葉繁茂,胸徑2.35米,樹高30米,經有關專家鑑定已有580餘年樹齡。寺內東南角有一口石圈的古井,外口徑55釐米,內口徑33釐米。井雖不深,但水質甘甜清爽,天氣再旱,井水從不枯竭。用井水宰羊,不僅香嫩可口而且久放不腐,被稱爲“聖井”。

1947年夏,睢杞戰役打響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大將在睢縣東關清真寺設立指揮部,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千軍萬馬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決定中國人民命運的生死決戰。在這裏我們不難想象粟裕大將軍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雄氣概。如今,粟裕將軍當年曾經使用過的兩把椅子和一張頂子牀仍存放在寺中,作爲歷史的見證。198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社會學家費孝通來睢視察,在聽取了關於東關清真寺的工作彙報後,非常感興趣,當即作出指示:“回族在中原的歷史悠長,東關清真寺是有力的見證,你們對此要加以認真保護和研究”。

延伸閱讀: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