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區平陽寺旅遊攻略

平陽寺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位於浙江省紹興縣稽若耶溪源頭(今會稽風景旅遊區)的若耶山下,寺名“平陽”,因其在會稽之南,地勢文闊平坦,又是羣山環抱,春秋時越國始祖允常居此立都城。

據《嘉泰會稽》記載∶東晉著名道士葛玄(號仙翁)曾居若耶山修道,相傳所隱桐兒化白鹿,故山又名爲“化鹿山”。又據清《康熙會稽縣》記載∶平陽寺前身爲“平陽道觀”,此地羣山錯黛,環澗碧流,羽士興焉,道觀毀於明初兵燹。又據《中國佛教史》記載∶清順治十七年(一六六○年),高僧道師奉帝命離京還山建平陽寺,作住持,賜號“弘覺禪師”;康熙五年(一六六○年)時規模六井,樓建七楹,檐高八尺;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帝南巡,賜額“傳燈寺”,並題“名香清梵”一匾;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又御賜《金剛經》一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帝頒《大雲》、《輪褥》兩經各一部,寺內還有道師血書的《法華經》全部。從此,平陽寺名聲赫赫,成爲朝廷高官朝拜的主要佛門去處。據紹興祖輩相傳,順治帝出家後遊至平陽寺居焉其事,雖不見有何志書記載,惟康熙帝兩次南巡,至平陽寺而返,傳者謂爲省親。據道師於康熙壬子夏(一六七二年)在寺內所題“庵傳積翠,法南老之歸休~錫指天台,師悟翁之勇退”中的“歸休”、“勇退”顯有所指。

平陽寺最具特色的佛教建築是藏經樓,樓內簡樣的樑柱始終潔淨、無塵無埃;頂椽和屋樑不見蟲蛀痕跡,直如方纔擦洗一般。據說藏經樓建成三百多年以來,從未撣帚洗擦,至今仍一塵不染,實屬世界奇觀,中外名士聞此奇觀慕名而來者爲數甚衆。一九七一年,南斯拉夫文化代表專到此考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新聞單位多次作過專題報道,然至今尚無人對此無塵之因下過定論。而民間廣爲流傳則說是順治皇帝隱居平陽寺爲僧時,曾放一顆吸塵珠吸塵納垢的緣故,據史籍記載,平陽寺自道師後,由天嶽禪師繼方丈席,聲振海內,十方敬仰。

寺原佔地一萬九千九百八十平方米,大殿、竂舍近百間,地產兩千畝,至清未尚有僧人百餘,有道師塑像,另有《重修平陽寺大殿募疏》碑一方,文載毛奇齡《西河合集》。綜上所考,平陽寺是駐過兩代國師、沐過三朝皇恩的清朝名剎,一九三六年,殿東一側圮,寺僧福堂暨紹興佛教居士童國贛等曾募修。同年,抗戰爆發而擱置,主要建築年久失修而屢次倒塌。

平陽禪寺曾藏有弘覺禪師血書《法華經》全部、康熙贈與禪田黃鉢、千佛袈裟,時人號稱“平陽三寶”。一九四一年,-浙東行署主任杜某將“平陽三寶”移至天台山國清寺收藏。一九五一年,寺院停止了宗教活動,房屋由所在村改建民房和茶廣。因而,寺內所有經書和文物全部失散,一九五六年臺風捲席平陽禪寺,僅存藏經樓及側廂數間。一九五八年“大鍊鋼”時,寺內千人鍋及鑄有-重約三噸的大鐘遭毀,一九八八年,有關熱心居士發起勸募,被修藏經樓並移作殿用,重塑佛像,購置供具,平陽寺復興,建築規模初具寺院格局。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紹興縣政府批准平陽禪寺爲對外開放寺院。目前,已有大小佛像四十四尊。

紹興市政府將該寺列入會稽風景旅遊區的重大開發專案,於二○○○年恢復以往建築規模。平陽禪寺在住持印祥帶領下-濟生,省內外香客募款出資,修建寺宇及購置一切佛器等,善男信女做佛賬、掛彩幡屢見不鮮,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顯示一派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