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先秦陵園博物館旅遊攻略

先秦陵園博物館爲國家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先秦陵園博物館位於鳳翔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該館的前身是成立於2000年8月的我國首家農民創建的大型遺址性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2007年9月經寶雞市政府同意改製爲國有博物館,並對外開放,隸屬於寶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

先秦陵園博物館所在地雍城秦公陵園是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294年間,雍城一直是秦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秦國在這裏不僅完善了奴隸制度,並通過一系列社會改革逐步進入了封建社會,經過19位秦公的苦心經營,爲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雄厚了基礎。

雍城秦公陵園位於秦都雍城以南的三畤原(春秋早期稱北原)上,是秦公帝王諸陵園中,維持時間最長,陵墓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處,面積達36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從憲公到出子共22位(其中包括未享國的秦公)秦始皇先祖。經考古勘探,在陵園區內發現了14座分陵園,48座大、中型墓葬和車馬坑。秦公一號大墓僅是雍城陵園區中48座墓葬中,首先被發現,唯一被髮掘的一座大墓,被命名爲秦公一號大墓。

大墓發掘期間,轟動國內外,國家領導人及國際友人親臨現場視察。但因種種原因,大墓自發掘後,一直沒有得到充分保護利用,沉寂了十多年。1998年,大墓遺址所在地的鳳翔縣南指揮村黨支部書記趙生祥,帶領村民集資投勞開始興建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歷時三年,投資240多萬元建成了全國首家民營遺址博物館,於2000年8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該遺址博物館面積98畝。其中有三大遺址:①秦公一號大墓遺址,面積5334平方米,墓主秦景公,系秦穆公四世孫,是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該墓是中國迄今發掘的最大墓葬,它的發掘佔據了我國考古史上“五個之最”;②車馬坑遺址面積2088平方米,內有秦公率領羣臣駕御車馬田獵的強大車馬陣容,車60乘,馬160匹,馭手、將士百十餘人,及各種兵器、禮器等;③祭祀坑遺址,面積60平方米,內有珍貴的祭器、祭牲和五組車馬。本館展示了大秦帝國從奴隸社會過渡爲封建社會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豐富多彩的社會面貌,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該遺址博物館有兩道秦式建築館門,首門與二道門之間,有一條200米長的館內東西中軸路,第二道館門兩側,各配建了秦式門闕。車馬坑遺址和大墓東墓道位於中軸路的南北兩側。翠綠的刺柏和線柳整齊的排列於中軸路的兩邊。格局井然有序。進入二道館門,駛入人們的眼簾的是石磬影碑,其後是槨室陳列館。陳列館內兩側牆壁上配有大墓發掘時的現場照片和出土的部分文物照片及圖片資料,還展示了大墓內出土的2500多年前埋在地下,至今完好如新的槨木等文物。陳列館內有復原的我國發現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黃腸題湊”葬具,遊人可進入黃腸題湊內參觀,這是我國惟一可供遊人進入槨室內參觀的場所。祭祀坑位於槨室陳列館後100米處,與秦公一號大墓西墓道平行,相距12米。被鬱鬱蔥蔥的松柏所環繞。

博物館從2000年開館以來,年接待遊人4.8萬人次,境外年參觀者2000人次。

景區地址: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鎮

電話:0917-7585520

南指揮村:南指揮村…… 南指揮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