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區香港迴歸祖國紀念碑旅遊攻略

香港迴歸祖國紀念碑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北面廣場,與坐落廣場東北面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相互輝映。紀念碑高20米,寬1.6米,由基石、柱身和柱頭三部分組成。 紀念碑柱身正面刻有國家主席-親題“香港迴歸祖國紀念碑”碑名。基石東西兩面分別刻有中文碑文及英文譯本。

外形描述

紀念碑臨海,四周空曠,日照時間長,因此基石和柱身採用同一礦脈、石質堅實和色澤均勻穩定的深色麻石,但經不同表面處理,質感各異。

紀念碑柱身由206個石環重疊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 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個年份的石環,採用較淺色的石 料。 柱身唯一嵌有光環的石環,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表達香港在這一年迴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意義。柱身方圓,增加立體視覺的變化效果。

紀念碑柱頭用紫銅鍛制而成,表面經氧化處理,歷久不變。紀念碑周圍設射燈照明,頂端裝置4000瓦特射燈,射程可達10多公里。代表1997年的石環上裝有32個光纖點,近看如同繁星閃耀,遠觀則成一光環。柱頭底部裝有48個光纖點,照耀柱面。紀念碑柱頭用紫銅鍛制而成,表面經氧化處理,歷久不變。寓意香港迴歸後,繼續繁榮昌盛。

紀念碑碑文

香港地處中國南疆,水清港深,居民聚族蕃衍,航通遠洋。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後,英國割佔香港島、九龍,又挾勢租借「新界」。香港倚東西交匯之利,以自由港促進國際貿易,勵行法治,民既勤奮,經營有成,且得祖國多方支持,蔚爲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百年神州,憂患無已,有志之士,無時不圖收復國土。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勢日強,我國宣佈於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偉大政治家鄧小平先生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之英明構想,萬衆忻騰擁護。中英兩國展開外交談判,簽署聯合聲明,英國政府同意將香港交還中國,中國政府根據憲法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乃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之組織,廣諮民意,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負責籌備成立特別行政區之有關事宜;經推選委員會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董建華先生爲第一任行政長官。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由-主席與查爾斯皇儲主禮,舉世矚目,海內外各國嘉賓觀禮者數千人,國旗區旗高揚,歡聲雷動,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山海重輝,誠劃時代之壯舉也。今迴歸又二週年,中央與特別行政區政府恪守基本法,居民安居樂業。籌委會決定樹此豐碑,志迴歸盛典。所望中華兒女,港人子孫,踵前人勤奮守法之精神,愛國愛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共致繁榮,香港當以國際大都會及中國南方經貿文化重鎮之雄姿,垂制千秋,昌熾無極。

交通指南

景區地址:香港灣仔區灣仔博覽道1號會議展覽中心。

乘車線路:乘九巴373a、九巴961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