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順堂區聖奧斯定教堂旅遊攻略

聖奧斯定堂(俗稱崗頂聖堂IgrejadeSaoAgostinho),位於澳門崗頂前地,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由奧斯定會修士興建。初建時用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似龍鬚飄飄,故昔日稱龍鬚廟,後改成龍嵩廟。

每年四旬期第一個週末供奉在聖堂的耶穌受難像會被運到大堂,第二日搬回(俗稱“出大耶穌”),是澳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

據創建此教堂的曼裏蓋(FreiFranciscoManrique)所載,西班牙的奧斯定會之修士在崗頂興建了會院及恩寵之母小堂。初建時,由於以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看似龍鬚飄飄,故被稱爲龍鬚廟,後被改成龍嵩廟。1589年教堂轉屬葡萄牙教士後,1591年便在現址興建一座供奉聖母的教堂。1872年,教堂的主堂和聖器室坍塌,於是教堂在1875年進行重修,遺留至今。

聖奧斯定教堂,1591年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創建。教堂最初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後又以粵音轉稱“龍嵩廟”。教堂於1874年重修後,形成今天的規模。該教堂每年爲期兩天的苦難耶穌像巡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澳門天主教會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2005年作爲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