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旅遊攻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爲臺灣省文物保護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北區館前路、臺中市中心,歷經15年的努力,“民國”82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全館落成對外開放,是臺灣地區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也是島內第一座擁有最現代化設備的大型博物館,規模可與先進國家媲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爲讓國人認識、瞭解臺灣本土的植物生態,於“民國”88年開幕一座植栽756種臺灣原生種植物並劃分八大生態區熱帶雨林溫室的植物園。

發展歷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北區館前路、臺中市中心,歷經15年的努力,“民國”82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全館落成對外開放,是臺灣地區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也是島內第一座擁有最現代化設備的大型博物館,規模可與先進國家媲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爲讓國人認識、瞭解臺灣本土的植物生態,於“民國”88年開幕一座植栽756種臺灣原生種植物並劃分八大生態區熱帶雨林溫室的植物園。“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爲讓國人認識、瞭解臺灣本土的植物生態,於“民國”88年開幕一座植栽756種臺灣原生種植物並劃分八大生態區熱帶雨林溫室的植物園。

館藏文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有一箇膾炙人口的景點:『水鍾』,高3.5公尺,由法國物理學家設計製造,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西屯路前方。水鐘的運作是藉由水的重力帶動鐘擺並蓄積水量,當水位高度超過玻璃彎管時即產生虹吸作用,將水迅速吸排至一定位置,水鍾即藉由鐘擺和多組的虹吸管循環運作來計算時間。

建築佈局

科學中心

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入口前方設有科學探索展示區、集成電路的世界展示區、幼兒科學園及戶外活動區…..等等區域,各區皆具有新穎與現代的脈動和富有啓發性。

生命科學廳

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左方,展示人類學與地球環境生態保育。並以大自然共存的奧妙,規劃生命的起源、生命登上陸地、恐龍時代、哺乳類的演化與適應、人類的故事、人口與糧食、大自然的聲音等展示區。

中國科學廳

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左方,與生命科學廳同棟。含中國醫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中國農業、古代的中國人、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及臺灣南島民族等六大單元。

地球環境廳

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左方,與中國科學廳同棟以仿真手法營造各種生態環境,不但生動且富臨場感,彷彿悠遊現場。除了三劇場外,還規劃微觀世界、芸芸衆生、臺灣自然生態及礦物展示等四個展示主題區,並再以地動驚魄、足下寶藏、瀛海探奇、人與環境、物種保育、物質與能等六個主題,規劃呈現18個劇場教室。

植物園

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最裏邊,佔地廣達約4.9公頃,展示超過756種植栽,包含隆起珊瑚礁、臺東蘇鐵、北、中、南部低海拔等八個戶外生態展示區及熱帶雨林溫室。

劇場放映

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入口左方,利用聲光、電化等高科技的設備,設立了太空劇場、立體劇場、鳥瞰劇場及環境劇場等四個各具特色的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