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臺灣昆蟲科學博物館旅遊攻略

臺灣昆蟲科學博物館爲臺灣省文物保護單位。

昆蟲科學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之一。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成功中學內。面積約600多平方米。1968年籌建,1971年建成。該館收藏世界各地昆蟲標本,包括許多模式標本,約5萬餘件。另有臺灣的昆蟲生態影片和幻燈片,昆蟲鳴叫的錄音帶以及有關昆蟲的民俗工藝品等。陳列廳的昆蟲展品約1萬種3萬件,分別放在600個標本盒內。該館收藏世界各地昆蟲標本,包括許多模式標本,約5萬餘件。另有臺灣的昆蟲生態影片和幻燈片,昆蟲鳴叫的錄音帶以及有關昆蟲的民俗工藝品等。陳列廳的昆蟲展品約1萬種3萬件,分別放在600個標本盒內。其中有世界聞名的珍貴蝴蝶標本──雌雄合爲一體的陰陽蝶。該館還有臺灣的“蝴蝶谷”地區的立體模型。該館放映蝴蝶的生態電影,展出蝴蝶生態照片。春夏期間有時還展出活的昆蟲。

該館的中國古典式豪華客廳,從地面到天花板擺設着經過特殊加工的1.6萬隻蝴蝶和昆蟲標本,有昆蟲宮殿之稱。

該館的科學普及活動相當活躍,指導、協助教師進行昆蟲教學,提供各種幻燈片和影片,舉辦昆蟲比賽、講演和採集。

地理位置

臺北市中心區域位於臺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羣(休眠火山)位於市區北邊與臺北縣接壤處,整個山繫於市區內大致向南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是臺北市境內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爲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爲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帶與北投側的外緣地帶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爲丘陵地形;標高約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則橫亙於信義、南港兩區之間。

臺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爲22.4℃,年降雨量爲2100多毫米。每年7-9月爲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五分之二。5月底至9月爲夏季,氣溫炎熱潮溼,溫度約爲25.2℃-28.6℃。10月至11月爲秋季,溫度約爲22.2℃-24.2℃。12月至2月爲冬季,氣候較冷,溫度約爲15.3℃-18.5℃。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寒冷多雨,但很少有低於零度的氣溫出現。

發展歷史

(一)1968年開始籌備,於1971年1月1日開幕以靜態展示爲主。

(二)1980年起除了靜態展示,接受詢問,提供師生研究所需的協助,積極推動蝴蝶保育工作。

(三)1990年起不定時做動態展示、講解、演講、研習會,並積極調整展示內容、形式,不僅有傳統的「生物學博物館」功能,並略具「科學教育館」之功能。

館藏文物

(一)館藏標本約五萬件,其中在昆蟲博物館內展示者三萬件。

(二)有關昆蟲之民藝品、教學媒體及其他展示物多件。

(三)館中不乏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珍貴標本,如「模式標本」、陰陽蝶等。另有過去五十年間,於蝴蝶王國—臺灣,發生過的特有蝴蝶民俗文化及已經絕跡的蝴蝶谷生態奇觀等珍貴動畫及記錄。

博物館目標

收藏及展示由本校教師也是校友陳維壽老師,歷經30年收集的標本及有關昆蟲資料,並藉以推展鄉土昆蟲之保育觀念,並以昆蟲爲主題進行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