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竹東古厝旅遊攻略

竹東古厝

竹東位居新竹縣中央,上坪溪與頭前溪流經東側,自古水利豐足。竹東才逐漸發展成爲新竹縣主要的客家聚落之一。

其中竹東三大古宅——信好第、上隴西堂與蘇宅武功堂都位在這裏;此外,還有一座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老廟——惠昌宮,爲曲型的客家廟宇,廟內供奉客家移民所尊崇的三山國王,是竹東居民的信仰中心。

當年彭開耀開發竹東,共興建了五座華宅,分給五個兒子,歷經時代變遷,如今僅餘信好第與隴西堂兩座,見證過去彭家富裕的繁華景象。位於東寧路三段111號的信好第,夾雜在各式水泥建築中,目標並不明顯,但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裏,木雕、交趾陶雕飾精細,古意盎然;信好第原爲土角厝,後改建爲融閤中西風格的宅第,當時聘請了臺北名匠鳳梨師重建,並由關西師傅施以雕刻,其木雕細緻而不繁瑣,泥塑色彩華麗卻不俗豔。

由東寧路轉進康寧街,可見上下隴西堂。位於135巷的上隴西堂,爲彭開耀二兒子的宅第,原爲燕尾起翹的三合院建築,但左右護龍因嚴重腐朽已改建,只正廳仍保留傳統樣式,廳內總牌位上 書有“隴西”二字,顯得相當氣派。而新竹客運竹東站後方、康寧街199巷,還有另一座古宅隴西堂,爲與前者區分,當地人習稱之爲下隴西堂;該宅規模廣闊,尤其包括正廳及左右各護龍,就運用了木水火土等不同類型的馬背樣式,在古樸中展現其細緻之美,可見建築之用心。

位於長春路三段103巷的蘇宅武功堂,爲福建省汀州府蘇家後代所建。武功堂佔地1000餘坪,屬三合院,左右各有三道護龍,埕外有兩道圍牆,規模宏偉。其雖緊鄰馬路,但幽靜的院落裏遍植花木,環境清幽,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對照着正廳左右花窗上所題“鳥語”、“花香”,以及門廳上“聽鶯歌”、“看舞鶴”等字句,益顯幽致典雅。

乘車風向標

1、自新竹火車站搭內灣支線鐵路,在竹東站下,沿東林路右轉長春路三段,可分抵信好第、武功堂;由長春路二段右轉興農街、康寧街可分抵上下隴西堂。

2、自新竹火車站前搭往竹東的新竹客運;或自臺北市臺汽北站搭臺汽客運亦可直抵竹東。

注意事項:目前竹東各座古宅皆有後人居住,遊客前往參訪時,宜保護安靜;其中信好第不對外開放,遊客勿予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