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區旅遊攻略

大埔區梅樹坑公園旅遊攻略

梅樹坑公園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的水圍近太和邨、大埔花園、帝欣苑及錦石新村,公園建於1991年,佔地達2.25公頃,成狹長形沿林村河畔伸展。公園內建有步行徑、緩跑徑、兒童遊樂場及涼亭等設施,公園中央爲小島。林村河由西向北蜿蜒流下,在水圍附近拐彎,水流由急轉緩,過了大埔頭濾水廠,便是梅樹坑,再由北向東流出...
港澳台

大埔區元洲仔公園旅遊攻略

元洲仔公園位於大埔新林村河口到元洲仔的大埔海岸,與大埔海濱公園一水之隔,以所在地元洲仔而命名,公園雖小,環竟幽雅,海景秀麗,設備具全,是市民晨運,觀日出的好地點。元洲仔原是大浦河口附近一箇小島,因島形稍圓,而比較細小,而叫圓洲仔,減筆寫做元洲仔。1980年代,大埔新市鎮發展,填海後元洲仔同大陸連成爲...
港澳台

大埔區大埔瞭望臺旅遊攻略

大埔瞭望臺(Tai Po Lookout)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滘瞭望裏11號,約於1900年代初興建,現時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爲一級歷史建築。瞭望臺是一座單層平頂殖民地建築,建有拱柱陽廊以適應香港溼熱的天氣。建築物最突出的是圓柱形的瞭望塔,塔的外牆有多箇長方形孔,以便俯瞰大埔區及大埔海的形勢。瞭望塔亦是...
港澳台

大埔區七聖古廟旅遊攻略

七聖古廟,又稱七聖宮古廟,簡稱七聖廟,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西貢北十四鄉官坑。七聖古廟建於明末清初,由十四鄉鄉村組成的“東平社”、“西平社”、“南慶社”及“北慶社”合力建造,每社輪席管理一年。七聖古廟爲三開間兩進式傳統建築廟宇,廟內懸掛了一口鑄造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銅鐘,外殿聯“七姐善心存愷測...
港澳台

大埔區香港定慧寺旅遊攻略

定慧寺,又稱定慧禪寺,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馬窩村,建立於1923年,是大埔區內最早建立的佛寺。定慧寺初名爲“蘭若園”,由增秀老和尚所籌建。增秀老和尚俗姓黃,廣東開平人,22歲於肇慶七星巖大覺寺剃度出家,其後北上求法。38歲到新界觀音山凌雲寺淨修,期間結識香港紳商名人廣結善緣,由於凌雲寺往來交通不便,各...
港澳台

大埔區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旅遊攻略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劃定於1977年5月13日),是一箇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滘以南的特別地區,佔地460公頃。該自然護理區是香港的首個特別地區。自然護理區內有超過100種原生及外來引進的樹木品種並亦設有一條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徑。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本來稱爲大埔滘植林區,成立於一九七七年。1926年香港...
港澳台

大埔區香港紅石門旅遊攻略

紅石門,顧名思義,這裏的岩石是紅色的,而水道窄得像個門口,東岸是往灣洲,西岸是乾門咀,兩岸只相距不過數十米而已! 紅石門是通往如詩如畫的印洲塘之南“門”,其餘的“門”卻稍爲寬闊——東面的直門頭、北面的橫門海和西面的青洲瀝。紅石門的岩石由砂岩、粉砂岩、礫岩等組成,由於呈現層層迭迭的排列形態,遊人都不難...
港澳台

大埔區香海蓮社半春園旅遊攻略

半春園,全名爲香海蓮社半春園,佔地200餘萬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面積最大的佛教寺院,位於大埔西部的石鼓壟,其黃筱煒故居被列爲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其大雄寶殿、德煒堂及玻璃屋則被列爲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半春園建於1930年代初期,本在錦山山上,由一名叫黃筱煒的居士在其家族所有之地興建作靜修之用。黃筱煒...
港澳台

大埔區元州仔大王爺廟旅遊攻略

大王爺廟是香港一座廟宇,位於新界大埔區元洲仔,鄰近現時的前政務司官邸。大王爺的前身,爲深圳河北岸的赤尾村村民,於清朝中葉期間,在元洲仔北岸豎立的一塊碑石,附近的水陸居民認爲十分靈驗。因此到了清朝末年,由大埔五姓漁民發起募捐,在現址移碑建廟。該廟在1988年曾進行重建。在1930年代開始,每逢農曆二月...
港澳台

大埔區樟樹灘協天宮旅遊攻略

樟樹灘協天宮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白石角客家原居民鄉村樟樹灘村,由溫姓始祖建立,建造日期不詳,協天宮作爲樟樹灘村各個姓氏的共同建築物,在村公所出現之前,是全村包括已分拆獨立的大埔尾村的最高權力組織。現時是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物。協天宮初時僅爲小型廟宇,其後因香火鼎盛,於清朝光緒廿四年(1898年)擴建,並刻...
港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