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亭區龍亭公園旅遊攻略

龍亭公園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亭公園位於開封城內西北隅,佔地面積1300多畝,其中水域面積710畝。全園包括午門、玉帶橋、朝門、照壁、朝房、龍亭、北宋皇宮宸拱門遺址、碑亭、北門及東門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羣體,還有奇妙的潘楊二湖、明媚的四季同春園、典雅的盆景園、號稱中原一絕的植物造型園及長廊水榭等園林景觀。

龍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東西兩側各有八間朝房,與大殿組成完整的宮殿院落,其內建有中國首座大型宋代蠟像館,63個人物蠟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御道兩側爲著名的楊湖和潘湖。雖然兩湖東西相鄰,但楊湖清澈見底,恰似北宋名臣楊業的光明磊落,潘湖卻渾濁不堪,正如北宋0臣潘美的卑鄙齷齪。整個園區碧波盪漾,垂柳依依,芳草如茵。既有北方宮殿雄渾之氣魄,又兼南國園林秀麗之風姿。

2019年10月7日,龍亭大殿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人們將龍亭視爲“古都的象徵”。每年金秋十月,作爲聞名中外的開封菊花文化節主會場,龍亭景區佈置氣勢磅礴,數千種特色品種菊花爭奇鬥豔。以宋宮廷文化爲背景的歷史劇目《九帝迎賓》、《百戲進皇宮》、《杯酒釋兵權》、《王安石變法》、《狸貓換太子》等,使遊客在遊覽皇家建築羣和園林景觀的同時,也深刻瞭解到大宋王朝的繁榮富強和興衰成敗。

龍亭位於開封市西北隅。它是一座巍峨古老的殿堂,朱柱金頂,重檐翬飛。彩色琉璃瓦閃閃爍爍,光華燦爛。突兀的臺基,把殿堂高高托起。前有潘、楊二湖,碧波粼粼,東西相映;後有小土山,鬱鬱蔥蔥,綠樹成蔭。這裏環境優美,風景宜人。

龍亭座北向南,由大殿和臺基兩部分組成。臺高13.40米,臺之頂部東西寬31.80米,南北長25米,正面有青石臺階,東側爲72級,西側爲69級,直抵臺頂。臺階中間置高浮雕雲龍陛石,臺階兩側及臺上四周,均有石望柱和欄板,望柱柱頭雕獅子和火焰寶珠等。

臺上有大殿一座,面闊5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頂,高13.30米,上覆以黃色琉璃瓦,脊上置脊獸,四角檐上懸掛風鈴,風起鈴響,聲動四方。四周檐下施斗拱,爲一斗二升加捲雲耍頭。雀替爲透雕,斗拱、欄額、普柏枋上均有山水花卉、人物故事等內容的彩繪,顯得十分瑰麗壯觀。明間和次間裝隔扇門18扇,稍間爲坎窗。殿內頂部有天花,繪雲紋團龍圖案。殿內中央置一青石浮雕,四周雕雲龍,俗稱"龍墩",造型莊重美觀,雕刻技法細膩,清代曾用它做"敘五嶽真形碑"碑座。從雕刻技法和圖案造型的風格看,似爲明代遺物。大殿東側,臺基上有一石闕門,上有康有爲1923年游龍亭時留下的詩文和題聯(原石已移至臺下),再下數級有一四角形方亭,可供遊人休息。龍亭前有照壁一座,高近3米,建於清咸豐年間,壁上,覆以黃色琉璃瓦,素脊,中間闢拱券門。

龍亭一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從後梁到金朝,這裏曾做過六個朝代的皇宮。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將領朱溫背叛義軍,投降唐王,賜名全忠,任宣武軍節度使,治所在汴州城,即今開封市。那時,龍亭這一帶就是節度使的衙署。朱溫與李克用勾結,聯兵鎮壓農民起義軍,深得唐王的賞識,晉封爲梁王,成爲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全忠不忠,野心勃勃。907年,又篡唐稱帝,改國號梁,建都開封,把汴州升爲東都開封府,將他的衙署改爲建昌宮。龍亭這地方,歷史上第一次成了皇帝的宮殿。

朱溫被其子朱友珪所殺。923年,李存勖滅後梁稱帝,遷都洛陽,史稱後唐。這時的建昌宮又降格爲節度使的衙署了。

936年,後晉滅後唐,復遷都開封,仍以原建昌宮爲皇宮。以後,後漢、後周相繼都把這裏當作皇宮。五代政權更替頻繁,來去匆匆,建昌宮雖數次充當皇帝宮室,而面貌不曾改觀。

北宋的東京,是開封的鼎盛時期。龍亭這一帶佈滿了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建築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樓臺殿閣,鱗次櫛比。這就是北宋的皇城,也叫大內,周圍五里,是趙宋王朝在五代宮苑的基礎上營造起來的。

北宋王朝歷九帝167年,一直盤踞在這座金雕玉琢、華貴無比的皇宮裏。

金滅宋後,縱兵擄掠,將宮內文物、儀器、圖書、珍寶,連同北宋末代皇帝徽宗、欽宗以及宮娥綵女,全部擄走。漢奸張邦昌、劉豫先後佔據宋宮,敲骨吸髓,連皇宮柱子上的貼金都搜刮淨盡。金中期宋宮被毀於火,金海陵王又擴大了宮室規模,重修宮殿,他南下在新宮享用了三個月,出兵南侵,妄圖一舉攻滅南宋再遷都汴京。採石磯一役兵敗被部下所殺,汴京宮室即被荒廢。

金朝後期,迫於蒙古族的侵擾,遷都南京(開封),住在海陵王所築故宮裏,又偷安了20年。直到元軍攻佔開封,滅了金朝,豪華的宮苑隨之廢蕪,龍亭這一帶也就結束了它作爲皇宮的歷史。

朱元璋滅元,建立明王朝,分封諸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把他的第五子朱橚封於開封,爲周定王。朱橚在宋、金故宮舊址上大興土木,建了一座周圍9裏13步的奢華的宮殿,叫做周王府,其規模、形制,儼然一座皇宮。

周王在諸藩王中實力雄厚,常覬覦皇權。明中央鑑於朱橚屢謀不軌,認爲開封王氣太盛,便到開封來"王氣",將周王府的銀安殿拆除,把唱更樓和尊義門拆去,東華門禁開。經這麼一番折騰,大殺了周王府的威風,削了朱輔的軍權。但周王仍保持封號,在這座王府裏世襲相傳了11代,歷時265年。

崇禎十五年(1642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周王困守孤城,歷五個月不能解圍,遂密令官軍扒開黃河,水淹李自成。豈知黃河決口,奪城而入,全市一片汪洋,顯赫的周王府毀於一旦。近年來,在龍亭湖裏發掘出周王府的部分遺址,已是斷垣殘壁、房倒屋塌,可見當年水災之慘狀。

清初,在周王府的廢墟上建立貢院。院內一座煤山,原是周王府花園中的假山。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煤山上建一座小亭,內置皇帝萬歲牌位,每逢節日大典,省城官員到這裏朝賀。歷來皇帝被視爲真龍天子,又有皇帝牌位在此,遂把這個亭子叫做"龍亭"。

雍正九年(1740年)遷走貢院,十二年(1743年)在此建"萬壽宮",把煤山上的龍亭改建成一座宏偉的宮殿,歇山重檐,迴廊環繞。殿前鋪蟠螭石雕,嵌在72級臺階之間,構成一排寬闊陡峭的雲梯,如彩虹飛架。殿內供奉皇帝牌位,匾額精雕二龍戲珠,莊嚴肅穆;欄杆上刻有金龍盤玉柱,精巧玲瓏;屋檐下木雕龍鳳呈祥,栩栩如生;四壁水道伸出龍頭,吞雲吐霧;長長的石陛,羣龍會聚,形態各異;每塊天花板上都繪以盤龍,五彩繽紛,比比皆是。

萬壽官前立牌樓一座(今爲石獅附近),往北有五雉端門,進門後東西兩湖,湖中各有小島,構築小亭,湖中間爲馳道,長180丈。道中建牌坊一座,名嵩呼。北端爲萬壽宮主體建築,四周有圍牆環繞,中爲午朝門,兩旁爲掖門。進門後兩邊爲長廊,東西向房爲官廳、朝房。在殿臺下兩翼,有南向房爲經房,是僧道祝禱之處。

乾隆十六年(1751年),河南巡撫署改建爲行宮,朝賀儀式改在行宮。萬壽宮改爲萬壽觀,供奉原在大道宮的北極玄帝銅像(今移延慶觀)從此,龍亭成爲道觀。

嘉慶五年(1080年),佈政使馬慧裕在石階中拓臺基建造真武殿3間,將真武像移在殿中,而在臺頂立五嶽真形碑一塊。嘉慶十二年(1807年),督學姚文田,又將五嶽真形碑移於臺下東側,留其碑座於臺上。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龍亭大殿被風颳倒,祥符縣知縣在其上面蓋六角亭。咸豐六年(1856年),佈政使英棨將亭拆除,照舊樣重修龍亭大殿,西院爲官廳,東院爲呂祖殿、火神殿。1925年,督軍胡景翼加以修葺,在臺基兩邊上增設轉階,東側建六稜山亭,改名龍亭公園。1927年,馮玉祥督豫時拆真武殿,逐道士,將龍亭大殿改爲中山紀念堂。1929年,在真武殿廢址前立孫中山銅像和辛亥革命紀念塔。1931年,在西院舊址設中州古物保存委員會。1938年,開封淪陷,日僞恢復廟宇,又移玉皇、真武等像於龍亭。將其改名"新民公園"。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一度改爲"抗戰烈士祠",建國後祠廢。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曾遊覽龍亭,見龍亭殘破,要求修復。1953年政府撥款,修復大殿等建築,並設閱覽室、動物房等,對外開放稱龍亭公園。1985年起陸續依清代萬壽宮格局修復午門、朝門等建築。

午門即龍亭公園南大門,坐北朝南,5間3開,進深3間,單檐歇山,上覆黃琉璃瓦,東西長20.30米,南北寬9.8米,高9.8米,1986年建成。

玉帶橋。位於午門北100米,貫通潘、楊二湖之間,是連接御道的一座五孔石拱橋,橋全長40米,橋寬18米,高7米,望柱、欄板均以漢白玉雕成,柱頭呈雲紋,欄板爲龍鳳花紋,橋亦於1986年建成。

嵩呼。過玉帶橋,往北不遠,有3間穿心殿建築,房頂爲廡殿頂,覆蓋黃色琉璃瓦,兩側有八字閃牆,牆中心鑲嵌高浮雕琉璃燒製的二龍戲珠。舊時臣下祝頌皇帝,高呼萬歲,叫"嵩呼"。萬壽宮是河南總督王士俊爲祝頌雍正而修建的,嵩呼位於萬壽宮正門前,爲整飾來朝賀的官員,都得整肅衣冠,在嵩呼前還得最後整理一次,所以建築用廡殿頂,這是建築的最高規格,龍的圖案也很突出,給人以嚴肅的氣氛。該建築亦落成於1986年。

朝門。位於御道北端,是萬壽宮中心建築的正門。門闊3間,進深2間,單檐硬山,頂覆琉璃瓦。朝門左右八字閃牆分列兩邊。閃牆東西各有掖門一座,掖門爲捲棚頂,上覆琉璃瓦,朝門北向有迴廊,連接掖門及東西廂朝房。朝門於1982年建成。

朝房。進朝門院內東、西兩側各爲8間平房。北端5間,南端3間,中有走廊相連。東西兩側對稱排列。房均爲單檐、硬山、前出廈,房頂爲灰瓦,顯得古樸典雅,東、西朝房系1983年建成。

照壁。位於朝門內院中,東西橫列,東西長19.77米,高7.36米,壁厚2米,廡殿頂,黃色琉璃瓦覆蓋。照壁正中爲一拱券門,寬與高均爲3.62米。照壁是清代遺留舊物。

龍亭周圍的附屬文物

石獅一對現在午朝門兩側,高約3米,東爲雄獅,西爲雌獅。雄獅足踏繡球,雌獅腿撫幼崽,雕工渾放,狀貌威武雄壯。明人著《如夢錄》記述周王府"大門外有石獅子一對,連座高丈五尺,猙獰古怪,宋之鎮門獅子也。"《光緒祥符縣誌》記載,雍正年間修萬壽宮時,將獅子移此,遷移時雌獅腿折傷。馮玉祥主豫時,在石獅項下刻"睡獅猛醒,勿傷我種"8字。

龍墩現存放在龍亭大殿內中央,青石質,四周雕刻雲龍,技法細膩,造型精美。原爲"敘五嶽真形碑"的底座,碑移臺下東院後,該座未動。

敘五嶽真形碑高3米多,清嘉慶五年(1800年),河南佈政使馬慧裕所立,原放在龍亭大殿內,嘉慶十二年(1807年),督學姚文田移臺下。碑陽刻"五嶽真形圖"符號,這是道教使用的一種符策;碑陰刻楷書"敘五嶽真形"5個大字,字體渾厚,爲馬慧裕書。原立於龍亭臺下東側,1993年移於臺後,建方形碑亭,亭爲歇山,重檐,灰瓦蓋頂,亭高8米,端莊大方。

御書碑共兩方,並列照壁前東側。左碑爲乾隆皇帝賜河南巡撫雅爾圖回任詩一首,碑首題額篆體陽文"御書"2字。右碑碑首題額篆體陽文"天章宸翰"4字,碑刻上段記有御製詩一首,下段爲乾隆五年(1740年)雅爾圖所記。二碑風雨剝蝕,受損嚴重,不能句讀。

石闕1923年,康有爲游龍亭所立。詩文爲:"遠觀高寒俯汴州,繁塔鐵塔與雲浮,萬家無樹無宮闕,但見黃河滾滾流。"對聯爲:"中天台觀高寒,但見白日悠悠,黃河滾滾;東京夢華銷盡,徒嘆城廓猶是,人民已非。"詩聯情景交融,字體雄渾蒼勁。此詩聯原立於東側闕門上,現闕門上端因剝蝕過甚已移至臺後土山前保護。

龍亭臺基於1994年7月北面自然坍塌達數百米,危及大殿建築,遂將大殿落架,搶修臺基,用現代材料作骨架外砌青磚,並修復了大殿。

龍亭公園中除了重建清代萬壽宮的建築格局外,還增設北門和東大門,另在東西兩側朝房之後建東、西兩跨院各爲兩進院,南院5間,北院6間。在潘湖中還挖湖堆築人工小島,各植花草樹木,使公園更豐富多彩。

現今的龍亭公園總面積已達83.13公頃,其中水面過半,以龍亭爲中心,南有御街,西爲翰園碑林和清明上河園,西北鄰天波楊府。龍亭周圍地區已形成開封最大的風景區,成爲中外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地址:開封市龍亭區宋都御街北端

類型:城市公園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371-25660808

官方網站:http://longting.kf.cn/index.shtml/

開放時間:

8:00-18:00

延伸閱讀: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