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番禺蓮花山旅遊攻略

番禺蓮花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蓮花山風景區位於番禺市的東郊,距離廣州市區20千米。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古代石礦場,因採石後留下來的石頭似出水芙蓉(蓮花)狀而得名。遠自西漢時期,先民們在此大規模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石、燕子巖、八仙岩、蓮花巖、觀音巖、飛鷹巖、南天門、神仙橋等。

既是古代人民一錘一纖開鑿而成,又經歷兩千多年的自然風化,真正是千姿百態,雄偉勁拔,一座偉大的“石雕古蹟”。

山上有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建造的被譽爲“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和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蹟,被列爲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建成的望海觀音金像,高40.88米,以120噸青銅鑄成,外貼180兩黃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觀音像,是飲譽中外的藝術瑰寶。蓮花城現已建成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城頭可遠眺壯麗浩瀚的珠江景色。

每年這裏還舉辦桃花節、蓮花節,以花節展覽盛會爲特色,以觀光性、藝術性、知識性等吸引遊客。

蓮花山旅遊區有環境優雅、設備先進的度假賓館與舒適的餐廳、舞廳、燒烤場及購物街;還有水上樂園、文藝表橫廳等大型遊樂項目。1996年開通的區內上下山穿梭巴上和磁卡電話亭,更使旅遊區服務又上了一箇新檔次。

蓮花山古採石場位於廣東省番禺市東部的蓮花山鎮,是嶺南地區的一處具有二千年曆史的古採石場遺址。

蓮花山古採石場開採時間自西漢初年一直延續至清代道光年間,西漢南越王墓石料即採自蓮花山。由大小40餘座丘陵組成,面積30餘萬平方米。蓮花山古採石場以切割式鑿巖法開採,遺留的採石面平均高度爲25米,最高處達40米,最深處在地面下13米。採石場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採石時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運走的石料。

《番禺縣誌》載:明萬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採,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夏鼐視察象崗發現的南越王彩畫石室墓,併到採石場考查,寫下“蓮花山古採石場遺址”的題詞。

中國社會科學院地質新技術研究所對南越王墓石材從巖性組合、岩石學特徵、風化程度、岩石成因及時代方面與廣州近郊、南海西樵山及三水等地區的古採石場及岩石作對比鑑定,認定南越王墓主要石材採自蓮花山。由此,這個採石場的開採年代推至西漢初年。

蓮花山古採石場歷史悠久,規模很大,開採的石料遠遠至廣東各地,具有很高的旅遊和科研價值。

番禺蓮花塔原名文昌塔,位於廣州市番禺蓮花山。據清乾隆年間《番禺縣誌》載:“明時有南海龐端業生員郭等冒認稅山,招商開採,傷地脈,人文罹厄,萬曆四十年(1612年)邑舉人李惟風、劉如性、林彥樞、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復建浮屠其上,今呼石礪塔”。因塔雄據珠江口,外來船舶以此爲航標。

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磚砌築,爲壁內折上樓閣式塔,外觀九級,內分11層,高48米,每層平座和腰檐均用菱角牙磚疊澀挑出。柱樑、額枋均塗硃紅色。首層外邊長3.6米,內邊長1.24米,西北方向設門。每層有收分,高寬遞減,壁內磚砌寬0.73米的步級螺旋而上,每層開有門通風采光。原塔每層樓板爲杉木。

用時參考

2小時

交通

自駕車前往,或在市內乘坐地鐵4號線至石基站下車後乘坐番92長線在石樓派出所站下車後步行前往。

門票

門票50元/人,景區遊覽車10元/人/次,飛鷹巖隧道1元/人/次,登蓮花塔2元/人/次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位置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蓮花山鎮

地址:番禺區石樓鎮西門路18號

蓮花山社區:蓮花山社區…… 蓮花山社區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