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重慶動物園旅遊攻略

重慶動物園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重慶動物園,地處重慶西郊,始建於1955年,佔地45公頃,是國內大型規模的動物園,園內山巒綿延起伏,自然風光清新綺麗,常有展出動物230餘種,4000餘隻(頭)。年均接待中外遊客近200萬人次,其中外賓10萬人次,是全國大型城市動物園之一。

重慶動物園管理機構爲重慶市動物園管理處,行政隸屬於重慶市園林事業管理局,實行園長行政負責制的三級管理。重慶動物園是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協會西南協作區副組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大熊貓、華南虎、小熊貓繁殖基地。同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動物園保持着密切聯繫。1995年應邀加入了世界動物園聯合會和世界動物園園長聯合會。在重慶市政府和市園林局領導的支持下,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園內地形山巒綿亙起伏,淺壑蜿蜒曲折,青山綠水,平湖駁岸,自然風光清新綺麗。古樹名木繁茂,各類植物種類繁多,綠地率71%,綠化覆蓋率85%。闢有動物館20多處,飼養動物150餘種,1200餘隻,其中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白頭葉猴、扭角羚、角馬和食火雞等。園中還辟一人工湖,小島、曲橋、景亭相連,湖中廣養禽魚。

公園中建有兒童樂園、旱冰場、露天舞臺、閱覽室、餐館、茶園等。

歷史發展

重慶動物園始建於1953年,1955年1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出動物11種60只。

公園前身

重慶動物園的前身是西區公園。1953年8月由原重慶市建設局組成公園籌建組,同年9月邀請西南人民科學館梁白雲、西南農學院李超然教授對公園選址、勘察、規劃設計工作予以指導。1954年1月7日在楊家坪下石橋公園前身西區公園

以桃花溪爲中心徵地10公頃籌建“楊家坪公園”。同年3月開始基建施工,12月底竣工,定名“西區公園”。1955年1月24日正式開放。

正式建園

1958年3月28日,毛澤東主席在視察重慶鋼鐵公司後來到西區公園,毛主席指示:“這個公園要建設好,要爲鋼鐵工人服務,爲重慶人民服務”。其後原重慶市人委決定將西區公園擴建爲動物園。第一期擴建面積至22.3公頃,1959年第二期擴至44.5公頃,1961年被借用和按政策退回部分土地後,面積爲41公頃,其後擴至目前48公頃。1960年10月更名爲“重慶動物園”。其後通過制訂全面規劃,修建大型獸舍,增加動物品種,調整綠化,增添服務設施,至1966年已建成初具規模的中型動物園。

改革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重慶動物園根據改革要求及自身特點,積極尋求多種經營方式,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1979年通過市外展出動物,開展文化遊樂等活動,經營收入得到大幅增長,遊客購票入園創下了建園後歷史最高的237.1萬人次。重慶動物園各部門簡圖

1985年,重慶動物園結合實際,全面貫徹市園林局《關於園林綠化事業單位全面推行經濟承包責任制》和1984年12月全國園林局局長座談會“一業爲主,多種經營”的精神,在以崗位責任制爲中心的改革進程中,推行“一業爲主,多種經營”的工作方針,採取“以主帶副,以副促主”及“四保證”(即:領導班子力量放在主業,職工隊伍保證主業需要,財力優先安排主業,物資保證主業)、“四落實”(任務、管理制度、技術、分配)等措施,確保了改革的順利進行。當年遊客購票入園212萬人次,職工福利得到大幅提高。園林面貌、設施發生明顯變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同年0重慶市委確定重慶動物園爲縣級單位。

1997年以後,重慶動物園伴隨着重慶直轄的發展騰飛,各方面獲得高速發展。根據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重慶動物園把野生動物遷地保護作爲建園目標,以動物科研科技工作爲先導,以擴大動物品種、改善動物生態環境、加強動物繁育保護爲重點,修建生態式動物籠舍,塑造經典園林景觀,豐富園內旅遊文化內涵,拓展外圍發展空間,各方面發展呈穩定上升趨勢,正逐步跨進全國一流動物園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