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縣石臺牯牛降旅遊攻略

石臺牯牛降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嶽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峯、72小峯,36大岔、72小岔。《江南通志》記載,黃山有三十六垣(yuan,頹垣斷壁),與歙之黃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崗可望匡廬。可見,牯牛降在古代就與黃山齊名,最高峯“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與著名的黃山(1873)、清涼峯(1787)同爲皖南三座高峯,自西向東,猶如三尊巨人,並肩屹立在安徽南部。

牯牛降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約在8.5億年前的雪峯造山運動中,使其主體抬起,結束海侵歷史,在距今約2億年逐步形成的中生代印支運動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抬起,與其主體融爲一體,並有花崗閃長巖體侵入。後又經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大自然的偉力和奇巧,將牯牛降山體塑造得雄偉而綺麗,峯巒巍峨,峭壁深淵,成爲皖南又一座壯麗的大山。由於牯牛降山區成陸歷史悠久,地形變化複雜,所以至今還能發現大量曾經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至200萬以前的第三紀和第四紀早期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如:第三紀以前的孑遺樹種杉木、紅豆杉、三尖杉等,銀杏則是著名的“活化石”。

牯牛降蘊藏着大量的生物種類。據不完全統計,這裏有各類植物230科、726屬、1348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13種、動物29種,另外,這裏爬行類也很豐富,其中蛇類就有26種以上,故稱爲“蛇的王國”。

正是因爲這裏自然條件複雜,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完好,使牯牛降成爲“華東地區動植物基因庫”,被生態學者稱爲“綠色自然博物館”。牯牛降既是我國著名的綜合自然保護區,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山嶽型旅遊風景區。這裏青山綠水相依,煙雲變化無常,於險峻中見溫柔,秀美中見恬靜,奇幻中見優雅,生態環境極爲優美,自然風光集雄、奇、幽、秀於一身。而且,這裏人傑地靈,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有明末復社領袖、文學家、愛國詩人吳應箕的遺蹟、古雪山民釣石,以及折射着中國大半個世紀歷史風雲的標語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