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旅遊攻略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即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位於溧陽市前馬鎮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西距寧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陽市區20公里,是一箇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

新四軍江南部隊的指揮機構。1939年8月,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已赴延安,新四軍軍部決定第1、第2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並增設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建制,統一領導第1、第2支隊。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水西村公開宣佈成立,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劉炎、副主任鍾期光。指揮部轄第2團、新6團、第4團、挺進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4萬餘人。11月14日,第4團團部及2營組成爲蘇皖支隊,渡江北上,1940年2月與先期過江的挺縱第3團合編,仍稱蘇皖支隊。5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重新組建第3團、第4團。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第2團、新6團北渡長江進入蘇北,改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2支隊在司令員羅忠毅、副司令員廖海濤領導下,留下堅持茅山地區的抗日鬥爭,對外仍以江南指揮部名義活動,並指揮新3團、新4團和各縣地方武裝,共3000餘人,後又組建了獨立第1、第2團。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第2支隊改編爲新四軍第6師第16旅。

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村成立,陳毅、粟裕兩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認真貫徹黨中央“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開闢了茅山抗日根據地。廣大新四軍指戰員與當地羣衆魚水情深、同甘共苦。水西村的一草一木經歷了與日寇鏖戰的烽火硝煙,水西村的男女老少至今仍舊津津樂道陳毅、張茜的浪漫革命愛情。1982年4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該舊址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粟裕將軍爲“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題詞。1984年11月,舊址恢復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粟裕將軍的部分骨灰安放於此。

1938年夏,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先後挺進蘇南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次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村成立,統一指揮第一、第二支隊和地方抗日武裝,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抗日根據地。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原系李氏宗祠,始建於明代。整個祠堂三進四廂房,裏面迴廊雕窗,斗拱畫梁,重修後恢復了歷史風貌。政治部戰地服務團等5處舊址,均系磚木結構民宅。該館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45平方米。

紀念館的大廳內屹立着江南指揮部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的全身銅像。紫色的帷幕上,鑲嵌着原新四軍祕書長、中顧委委員李一氓的題詞:“威震江南功在民族”。整個展覽大廳內,以照片、實物、圖表、電子模型等展品,反映了新四軍江南部隊在陳毅、張鼎臣、粟裕的率領下,深入蘇南敵後,開創和發展以茅山爲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的戰鬥歷程。在展廳的兩側,分別保留着陳毅、粟裕的辦公室兼臥室。粟裕同志逝世後,其夫人、子女遵照粟裕的遺願,將其部分骨灰敬撒於展廳的天井內。

紀念館的左側建有將帥館,陳列了陳毅、粟裕、葉飛等76位建國後被授予少將軍銜以上新四軍將帥的生平事蹟。一樓陳列有陳毅元帥、粟裕大將的生平業績及他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80餘幅珍貴照片,再現了他們光輝戰鬥的一生。二樓是4位上將、8位中將、62位少將的生平介紹,展品有將軍們使用過的望遠鏡、-、公文包以及戰利品、勳章等。

出“將帥館”,過六角亭,拾級而下,便是“碑廊”。它臨池而建,黑瓦飛檐,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廊壁上鑲嵌着52位新四軍老戰士的題詞、書法作品。

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西村:水西村:村內有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水西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國家三級博物館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