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旅遊攻略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於1983年紀念立夏節起義勝利54週年之際建成,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750平方米,展出革命歷史文物1200多件。主樓正面鑲嵌鄧小平同志的親筆題名“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八個大字。館內陳列分爲序廳、革命史展、將軍展、洪學智生平事蹟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今日金寨七個部分。

序廳正面懸掛着鄧小平、江澤民、劉伯承、李先念-、徐向前、洪學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筆題詞和一幅大型浮雕《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兩側放置金寨誕生和組建的十一支主力紅軍的軍旗浮雕和史蹟電動圖。

革命史廳按四個時期,分組列題,史物結合,形象地展示1921年至1949年我縣革命史。黨的成立和大革命時期展出了以金寨建黨活動和農民運動的興起,反映了舊中國苦難的金寨人民在救星共產黨的指引下開始覺醒起來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展出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紅11軍32師和33師的建立,豫東南和皖西根據地的開創,鄂豫皖蘇區的形成,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和紅軍主力轉移,創建和重建了紅25軍、紅28軍,反映了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燃成燎原之勢,充分顯示了金寨是“紅軍的故鄉”;抗日戰爭時期,展出金寨人民響應徵召,加入新四軍的四支隊東進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以金寨爲中心領導鄂豫皖邊區的抗日救亡運動,反映了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方針的正確性;解放戰爭時期展出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重建根據地,迎來全國解放的勝利,反映“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是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將軍展廳着重展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59位金寨籍共和國開國將軍的赫赫戰功,也展現了他們爲社全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不同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充分顯示出金寨是“將軍的搖籃”。

洪學智將軍生平事蹟展廳,展示了兩次被授予共和國上將將軍的事蹟。

金寨名人廳展出金寨籍革命歷史名人,並重點介紹我縣革命歷史名人王明和蔣光慈;並全面詳實的展示了我縣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及各界名人的光輝業績,激勵青少年陶冶情操,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烈士廳展出金寨縣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蹟,在革命戰爭年代,金寨十萬兒女踊躍參軍,大多數爲國捐軀,解放後被追認爲革命烈士一萬一千餘人,佔安徽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著名烈士蔣光慈,詹谷堂、周維炯、劉仁輔、沈仲華等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在革命老區廣爲傳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報效祖國,同時還展出了劉曉松等新時期英烈。

今日金寨廳展示了建國後金寨的工業、農業、城鎮、旅遊、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充分展示了老區人民“追趕跨越、奮力崛起”的奮鬥歷程和精神風貌。

在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的品位得到了不斷提升,1989年被安徽省政府列爲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國家民政部將金寨縣博物館列爲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被團中央列爲“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南京軍區和駐皖部隊、院校先後將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列爲“青年官兵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1996年國務院公佈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爲“全國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2005年中宣部宣佈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爲“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先後有二十多所省內外的大中專院校把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作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館以來接待參觀遊客近300萬人次。同時,這裏也成爲全國重要紅色文化研究基地之一。

2009年底,在上級相關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作爲全國紅色旅遊景區正式升級爲國家旅遊4A景區。實行免費開放。

2011年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再獲殊榮,取得“全國紅色旅遊先進單位”稱號。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將再接再厲,夯實基礎,創先爭優,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踐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職責。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三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