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遼塔遊園景區旅遊攻略

遼塔遊園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農安遼塔

長春8處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之一,涵蓋了長春市從青銅時期至遼金、清末、僞滿以及建國初期,不同時期最典型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其中,古樸壯觀的農安遼塔是黃龍府和農安的象徵,是我國北方罕見的遼金時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國最北的古塔。

農安遼塔位於農安縣黃龍路與寶塔街交會處,又稱黃龍塔、龍灣塔,是遼代黃龍府遺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築。

農安遼塔爲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由座、身、剎三部分組成,通高44米。塔座呈八角形,每邊長7米,高1米,塔身基部東西直徑8米,南北直徑8.30米,用不同形制的青磚、平瓦、筒瓦、貓頭瓦、水紋瓦等建成。

塔剎和塔身的銜接處,8個斜坡戧脊塑有各種獸類,獅子在前,龍馬居中,戧獸尾隨。戧脊兩側各有四條凸起直線圓筒瓦,筒瓦一端均砌着圓形瓦當,瓦當周圍刻着雙重套環,中間刻成“喜”字圖案。戧獸的尾端,鑲一鐵環,掛有鳳鐸,13層共掛104個。鳳鐸內鑲銜三翼狀鐸舌,鐸舌上焊有十字形鐸錘。每遇風吹,風鐸搖動,金鐵齊鳴,錚錚作響,悅耳動聽。據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版的《農安鄉土志》記載,塔的四周還鑲有銅鏡。

塔身上面是塔剎。塔剎的基礎部分是三層敞口仰蓮。仰蓮上置鼓腹、細頸敞口寶瓶,寶瓶上是銅製鍍金“圓光”,內爲車輪形的捲曲花紋。“圓光”之上,築一銅製鑲金仰月,月牙向天,仰月留有雙層空邊,中間雕刻雲卷。仰月之上,鑲有5顆銅製鑲金寶珠。第2顆寶珠上面有一寶蓋,其頂端是兩顆寶珠呈葫蘆形連在一起。寶蓋上焊有4根銅蓮,分別垂掛在塔脊的鐵鉤上。

農安遼塔是吉林省重點保護文物,是農安的標誌性建築,又稱黃龍塔、龍灣塔,是遼代黃龍府遺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築。按目前學術界通行說法,建於遼聖宗耶律隆緒太平三年至十年間(公元1023年——1030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曆史,是我國最北端的一座佛塔。遼塔爲磚砌實心、密檐式,八角十三層,通高44米。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造型優美端莊,展現了遼代建築藝術的風範。

關於塔的由來,有這樣一箇傳說:遼聖宗年間,欽天監有一次夜觀天象,忽見有巨星從天而降,落在黃龍府附近,於是急奏聖宗,說黃龍府一帶恐怕要有土龍出世,應立刻修一座塔鎮住它,聖宗聞聽大驚,怕土龍與他爭奪天下,馬上命欽天監赴黃龍府造塔,農安遼塔由此而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評價方法,遼塔被評爲五級旅遊資源,對“弘揚黃龍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名縣”有着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意義。農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遼塔的旅遊文化開發,計劃全面啓動建設遼塔遊園項目。該項目以遼塔爲中心,修建黃龍寺和黃龍歷史博物館,充分體現遼金文化、黃龍文化、關東文化,按照“突出特色、塑造精品、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將遼塔遊園建設成爲融觀光、科普、娛樂、購物、餐飲爲一體的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