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縣黃姚古鎮旅遊攻略

黃姚古鎮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灕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峯如屏風一般,將古鎮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爲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後,卻顯得更爲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黃姚盛產豆豉、黃精、酸梅等。黃姚豆豉在清朝被列爲皇帝貢品,在民國時,遠銷東南亞。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遊客到此如不品嚐,實爲遺憾。近年來,黃姚古鎮的綺麗風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香港無線電視臺《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劇組專程到黃姚拍攝外景,現已被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黃姚過去以商業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閒置不用,卻仍保留着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戶上留着一箇圓孔,是晚上關門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

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菸、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然固守在-牆上-昭示着古鎮曾經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現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說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禦外敵用的。

古鎮的房屋多爲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樑柱,斗拱,檁椽,牆面,天花均雕樑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隨意走進一戶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着幾隻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牀上似乎還帶着臥牀時的溫度。至於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0的木箱裏,帶着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於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裏,即使新鎮已建有新房,也不願搬走。正因爲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

興寧廟在黃姚鎮龍畔街,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廟寬5.1米,深8.8米,分前後座,前座作亭,供人憩息納涼;後座爲廟,祭真武大帝,廟中“且坐喫茶”匾額,爲清乾隆年間當地舉人林作楫所書,現均保存完好。

帶龍橋位於黃姚鎮新興街邊,真武山下。橋長22.7米,寬約3米多;橋分水拱、旱鞏兩部分。平時水從水拱流出,洪水期水位上漲,水即從旱拱流出。爲明末副榜鄧太和所建,後被洪水沖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鄉賢古知先重建,並築帶龍樓一座於橋邊。帶龍樓於1958年拆除,橋現尚保存完好。

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位於黃姚鎮東北的珠江、姚江匯合處之寶珠觀內。民國34年夏,以錢興爲書記的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遷至該地,領導全省地下黨組織進行革命鬥爭。1986年,自治區黨委批准修復,同年7月1日舉行修復剪綵,並開放爲紀念館。

黃姚鎮:黃姚鎮位於昭平縣北面,地處昭平、鐘山、賀州三縣(市)交界點,總面積36平方公里,轄6個村(街)委會,1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萬。 農業以種糧爲主。由於受獨特的石灰岩地理環境、水質、光照、氣溫等因素影響,該鎮生產的優質米小有名氣。農副產品主要有蠶繭、青梅、柑橘、板栗等,比較著名的土特產有譽美東南亞、具有幾百年歷史的佐餐調味佳品——黃姚豆豉及滋補佳品—…… 黃姚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