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州區大法幢寺旅遊攻略

大法幢寺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位於肅州城北郊二公里處討來河畔的北崖梧桐灣,重建於1984年,爲肅州城內0幢寺(又稱鐘樓寺、救生寺,爲明清以來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當時肅州城內最大的佛事活動中心,原爲肅州八大景之一,惜因歷史在因毀於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_

後因信衆逐年增多,觀光旅遊者也紛至沓來,而原建寺院範圍狹小,已不適應形勢發展。1994年,由已故中國佛協常務理事、甘肅省佛協副會長、法幢寺方丈融照法師及酒泉有關領導發起,籌建以佛寺爲主體的宗教旅遊風景區,既方便信教羣衆進行宗教活動,又可供遊客旅遊觀光。擴建工程於1995年奠基動工,建築工程項目28項,以逐步分期施工完成。1999年,一期工程如圍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及齋堂、寮房等配套工程均告完工,並於同年9月20日舉行了隆重的寺院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寺院坐北向南,前臨討來河畔,後依北崖梧桐灣,依崖旁水而建,溝深壑奇,地勢險峻,潺潺流水,林木蔥鬱,曲徑幽深,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氣象十分清靜。之後,時值開發西部、再造酒泉,創建文明都市、大力開發文化風景旅遊事業之機,在有關領導的關懷與協調下,寺院二期工程[如臥佛殿(藏經樓)、七層佛塔、二進院東西0等]逐步投入修建,並於2002年3月20日、8月底分別舉行了佛塔和臥佛殿奠基暨動工儀式。建築羣體仿唐宋時期,古樸、豪放、粗獷的體量與建築風格;殿內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黃河母親“的設計者何鄂女士指導完成的塑像均仿唐代佛教發展鼎盛時期的藝術風格,莊嚴生動,鮮豔奪目。

梧桐落葉,綠柳迎風,殿堂廟宇掩影於內,鐘聲清悠,梵音吭吭,香衆遊客流連其間,誠爲酒泉一大景觀。寺院自建成以來,遊人紛至,敬香者絡澤不絕。每逢塑望節日,特別是每年大型春節燈會,農曆四月初八廟會、七月十五盂藍盆會等盛大佛會,酒泉遠近數百里之內,縣市鄉鎮各族善男信女,工農商學鹹來朝會拜斗,燒香求佛,更是人山人海,香菸繚繞,因而商賈貿易也相應雲集於此,自然地形成盛大物資交流市場和優統的民間文娛-,與佛教活動融匯於一體,不但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而且激活了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