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虎邱洪恩巖風景區旅遊攻略

虎邱洪恩巖風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近日有幸陪伴幾位記者朋友,前往名聲鵲起的安溪虎邱洪恩巖風景區,領略一方水土造就,別具一格的山水風情。景區距廈漳泉各80公里,省道207線穿越鎮區,距安溪縣城僅有20多公里。我們的汽車從安溪縣政府大院門口出發,沿着筆直寬闊的大同路,一路撒歡,穿越官橋境內,直達虎邱腹地,在鎮政府一番品茶聞香之後,大家興致勃勃,先去了“虎邱兩巖”之一的騎虎巖。乘興而去,興盡而歸。用過午餐,日頭愈發狠,陽光漸毒辣,大家迫不及待要躲進此行的終點站——洪恩聖境,到山上享受清涼的山水韻味。

圭峯突起現佛光

大凡進入嶄新地域,無非就是觀山、賞水、品人文。洪恩聖地的羣山,給人第一印象頗爲別緻,進入景區谷地,這種感覺就開始瀰漫在漸趨柔和的空氣中,撲面而來。

路隨岸走,像挺起胸膛一樣,山勢漸高。我們的車泊在一小片開闊地上,山門巍峨氣派,映入眼簾。一行人魚貫而入,兩隻腳踩在蜿蜒的石鋪山道,抬頭眺望。周圍羣巒環抱,默默地擁護着處中間位置的主峯。據介紹,該峯其狀似圭,因此獲名圭峯山。遠遠望去,圭峯矗立,古剎聖地洪恩巖主體建築彷彿是別在峯腰上的一枚紅色果實,引誘着我們擦去汗滴,拾級直上。

越過一道蜿蜒清冽的山泉,爬上附着路側的朝聖亭、豐隆亭,折向斜坡路,一脈龍泉自路邊汩汩而出。俯下身子,雙手護成碗狀,輕輕一捧,山泉沁涼。以手抹臉,頓覺神清氣爽,燥熱退半,腳步輕盈,三步並兩步,順勢一躍而上,一下子跌入佛門境地——洪恩巖寺。

寶殿內,高柱上的對聯和牆壁各側的題字相映成趣;供桌前,諸佛圍繞顯應祖師列坐其次,顯應祖師正襟危坐,面色緋紅,頗具生氣。據載,洪恩巖始建於南宋,崇祀顯應祖師。顯應祖師俗姓黃,名惠勝,永春桃源人,生前一心皈依佛門,廣行善施,於公元1134年坐化安溪湖頭鎮翠屏山泰山岩,爐分洪恩巖。洪恩巖雖爲分寺,幾百年來,香火持續旺盛,延至臺灣的洪恩分爐達十幾處……

走出威嚴高聳的寺門,再次抬頭瞻仰獨秀圭峯山。一脈孤峯狀若巨筍,卓然自立,直插青天,果真有“平疇突起九千尺”的感覺,讓人望而卻步。據傳,每當晨光熹微之際,那昇天旭日於峯背冉冉升起達到峯頂後,萬道佛光便普照整個景區,似大盤明珠,光彩奪目。

“要是有機會登上峯頂,就能見到‘猛虎潛江’、‘琵琶臥彈’、‘歪腳掛蘆’,左看天馬展旗赴會,右望彌勒朝寺微笑……”

聽我們的臨時講解員老黃絮絮叨叨地敘說着猛虎山、琵琶山、歪腳山、天馬山、彌勒山等處處美景奇聞,怎奈峯高路遠,加之時間倉促,我們只好望“峯”興嘆。

時值午時,豔陽高照,晃得人睜不開眼,只好憑欄俯首,但見數塊巨石鑄組自成蓮花石座,將巖寺牢牢托住,下落百丈巖溪,亂石鋪排,大小錯落於溪中,溪水繞石而行,偶爾飛珠迸玉。再抬頭遠望,似有如老黃所說的象山汲水,獅山戲珠等景象,隱約閃現。

倚欄遠眺,徐徐山風,若有若無,迎面輕吹,撫着了臉,潤着了心。一時心曠神怡,我們轉入後山,下石階,登小路,雄心壯志地去追尋學士的身影。

學士洞登科入仕

從山寺側門跨出來,沿山道拾階而上不過百米處,豁然開朗,一箇天然巖洞展現在我們眼前。洞口開闊,讓人聯想到張開的鯨嘴模樣;洞室寬大如廳,可容得下五張桌子橫豎排開;洞高3米多,其上巉巖交錯參差,氣勢威嚴。遙想當年,清朝宰相李光地族親李玉鳴在此執教開講,成績斐然。一批批優秀學子,林洪星、林登鶴、林可煜、林大茂、林青元、林捷雲等飽讀詩書,紛紛走出石洞外,邁下巖寺臺階,奔赴考場,登科入仕,出任朝憲大夫、都督、知縣等,造福一方百姓。也難怪國家文化界知名人士冷杉先生遊覽至此,欣欣然提筆疾書,於洞壁留下“學士千尺洞,佛經萬年功。”幾個遒勁大字。

現今,洞室平地上,已然擺上一副精緻的石凳石桌,我們一一入座,談古論今,好不逍遙自在。洞室外側,草木蒼莽,其間,恰有一道澗水,沿幽崖古岩層層流瀉而下,自成多層瀑布,似九天玄女撒下珍珠億萬顆,又如凌空垂下百丈白簾。真應了前人詩行裏的描述“瀑落瑤琴響,崖壁山雨白。”因了這道澗水,炎炎暑氣被一一化解,加之林蔭草茂,築就天然屏障,形成了“不雨洞自潤,無風氣亦秋”的小氣候,儼然避暑絕佳地。想來,先賢李玉鳴不愧慧眼獨具,尋得如此“鳥鳴春山空”的寶地,澤被諸多學子。

老黃告訴我們,一旦初考、高考等大考來臨之際,便會有衆多學子,被家長攜着,紛紛湧上山頭,到學士洞沾沾靈氣,進入寺廟,對準洪恩祖師塑像,殷勤焚香,虔誠叩首,祈求夢想成真。所謂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只是,學子們若是儘早懂得抵達學士洞,抱住這一方寧靜的天地入懷,定然有所領悟吧�

 案米吡耍 繃旨湟簧嘞歟巖訝黃稍貧說乃夾骼乩矗頤侵緩眯煨於隆R灰刮廾擼醫蛔∨瀾鵠矗蚩始潛鏡縋裕孟倫玖擁氖校�

長長的石階/引領我走迴心靈最幽靜處/在金字塔形山腰帶上/繫着一座經年古剎/寂靜的佛像高高在上目不斜視/不甘寂寞的人羣在腳下熙熙攘攘

步入山寺大門/蕩過學士橋/踩住腳下的雲朵/入駐那片被智慧塞滿的洞天/稍微一閉上眼睛/林洪星、林登鶴、林可煜、林大茂……/紛紛走過來/和我談經論道

“清晨入古寺……”/我拙劣地模仿學着他們的樣子/把肥而寬的衣袖/輕輕一揮/揮下片片祥光

流水散落集千景

洪恩巖一日,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道道隱藏在石縫草叢間的輕靈之水了。三道支流像三個趕集的農家小媳婦,從山頂上下來,至巖寺前,彙集到一塊,就開始邊沒完沒了地拉起家常來,邊一齊擁向山腳平地。可別小瞧這三條支流,就是她們將整個景區大大小小散落的景點,滋潤得風生水起,姿態綽約。

或滴答滴答,宛若小和尚不厭其煩地敲響木魚;或絮絮叨叨,如行吟詩人般淺吟低唱;或譁然而動,像是有誰用搖滾派唱腔,旁若無人地吼着歌曲。每一道溪流,因了不同性格,也就滋養出不同的景點風光來。

景區以東的溪流兩側,小巧的古木屋、精緻的觀音閣、幽雅的觀音潭、清幽的日月潭、別具意趣的百態奇石,自上而下,串珠一樣,點綴其間。

最是那觀音塑像守護的一潭碧水,讓人懷疑會不會是淨水瓶裏漏下的甘泉?豐隆橋下,潭如船形,潭淵潔洌,進水多,出水少。此地傳說,繪聲繪色地描述,潭水直通南海,有吞吐潭水,祈晴禱雨的功能。傳說之事,更多的是牽強附會,身處潭邊“船尾”,仰視潭頂白玉觀音,令人油然而生“靜觀自得、心既是佛”之感。

“走吧!范冰冰等着呢!”來不及閉目養神,同行的小林打趣道。過豐隆橋,進入橋內谷地,我們見識了明星范冰冰住過的小木屋,爲宋代建築造型,竹木結構,蘆葦屋面。室內桌椅牀櫃,均爲竹編,茶甌茶杯等瓷具一應俱全。身處其間,品茶閒談,自然也就享受了“明星級”待遇。

景區以西溪流水,因山勢徒然增高而變得渾厚湍急,百丈瀑布,大寶殿等景觀亦現雄渾豪邁之勢。一道瀑布如蛟龍下山,隨山勢起伏而潛伏騰躍,長長水道,音韻鏗鏘,水花四濺,間或光線漫射,周遭樹木披珠掛彩,自成一絕。對於百丈瀑布,安溪縣誌早有記載:“漈水百餘丈,樹林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