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涇陽崇文塔旅遊攻略

涇陽崇文塔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崇文寶塔位於涇陽縣城東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學院內,是我國至高磚塔,歷史久遠。此塔距今約360年,爲全國保存最好的磚塔之一。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文管所和專人保護。該塔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屬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層,總高度83.218米,根據八卦懸頂的古建築原理設計,從塔下至塔頂全部用青磚修建。全部塔身爲八棱形狀,底層每邊九米,周圍共計72米,每層各有四窗,每層外面有四個佛龕,交叉而上。佛龕內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態各異,極爲生動。二層南向塔門刻有“崇文寶塔”四個字,爲全國磚塔之最,由塔內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頂,每層內外均可遊覽。天晴之時,登臨塔頂,西安、涇、渭、華嶽、驪山景色皆歷歷在目。

崇文塔

崇文塔巍然矗立於涇河北岸、縣城東南10公里的崇文鄉東太平村。此塔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涇陽人尚書李世達倡導主持,南京鎮江工匠官施工所建,萬曆三十三年(1605)竣工。崇文塔整體塔身全部用青磚修建,屬樓閣式,共13層。底層每邊長9米,周長計72米。塔基爲須彌座,塔身呈八棱狀。南向塔門上鐫刻有“崇文寶塔”四字。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門四龕,龕中置或坐或立、形態各異、造型生動的明代石刻佛像。塔內有磚砌臺階,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頂。每層塔檐有數層巨磚疊折外伸,形成一米餘寬的腰檐平臺,以供遊人巡迴遊覽。各層斗拱,磚檐椽頭,以特殊磨製磚件拼裝,榫卯相扣,嚴絲合縫,並有磚雕各式各樣的花紋,極爲壯觀。每檐角掛有風鈴,晨曦月夜之中,風鈴叮咚作響,更爲古塔增添了神韻。最高層周圍築有城堡式城垛,當天氣晴朗時,遊人們憑垛遠眺,巡視八方,可遠望八水繞長安、驪山晚照之盛景,更可觀歷歷在目之涇、渭二河。塔頂原有銅盆一口,盆下置有各型迥異銅佛像8尊,可惜的是銅盆在關中大旱中1929年後被人擊破竊走,小銅佛像也於1980年被當地小孩子挖出賣銅,幸被縣文化單位發現贖回,現存於縣博物館。過去,最高層曾長有數株常綠柏樹,現在已無,第13層即塔頂,系以5米左右之高銅葫蘆收頂,頗爲雄偉壯觀。

崇文塔在形式上打破了唐代方塔的典型而變爲八角形,並且所有的洞均系卷拱式樣,其層次高度和宏偉的挺秀姿態可與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媲美。

“浮圖杳藹入青雲,渭水涇流遠近分。”“久裂不用柱,誰復東南造。削頂刺碧空,迷離雲作帽。呼吸風雨聲,環曲獨龍道。十里長安城,縮來只一隅。下視蒼蒼色,可畏亦可悼。”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描寫了崇文寶塔的雄姿和風采。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二十四兩日爲當地羣衆登塔古會,古會期間兼搞物資交流、信息傳遞、農事貿易,並有地方戲劇、雜耍助興,熙熙攘攘,非常熱鬧。

崇文塔1956年8月6日被公佈爲陝西省名勝古蹟和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着改革開放和黨中央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入,崇文塔也不斷地對外開放,它已經成爲涇陽與外界聯繫的窗口和世界認識涇陽、涇陽走向世界的橋樑,這些必將對提高涇陽的知名度,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有識之士關注涇陽,對涇陽經濟的騰飛起到巨大的作用。

延伸閱讀: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