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縣鄆城唐塔旅遊攻略

鄆城唐塔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唐塔,又名觀音寺塔,在原觀音寺內,爲大佛寺塔,五代後唐始建,故稱“唐塔”。現已規劃爲唐塔廣場內的一大景觀。

唐塔地處北緯35′,東經115′,佔地面積80平方米,系磚砌,塔爲八棱四門樓閣式磚塔,下層周圍42米,上層40米,共七級,殘塔高32米,現存四級,海拔約72米。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檐,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餘四面爲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塔內廻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由北門登塔,穿過塔心室至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後穿過塔心柱轉折上升,可直達塔頂。

據《鄆城縣誌》記載:明正統十三年(1446),河決滎陽,鄆城成災,塔身被淤沒二級,現地表以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上層周長40米,下層周長44米,雖歷經風雨,剝蝕亦甚,然其巍峨古樸,仍不失爲一方勝景。塔四周碧水環繞,岸邊綠樹垂蔭。夏日晨昏,數千只燕子翔集,繞塔飛鳴。朝暉夕陰,綠樹燕影,與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爲壯觀。

春夏之交,無數昆蟲飛集塔頂,遠看如縷縷青煙,裊裊上升,成爲雲燕啄食的對象。傳說若此時登塔西眺,便可以看到廩丘古城的幻景,這便是古代鄆城的又一景觀廩丘霧市。清代鄆城知縣陳良謨也留下“無蜃如何有海市,遙瞻疑是彩雲蒸”的詩句。

在古塔維修時,工程部門從地面往下鑽探,15米深處仍有塔身,觀音寺塔究竟有多高,至今仍是一箇迷。1983年7月,一箇巨大的火球繞塔一週後沿塔身急速落水,隨着一聲巨響,形成了一箇近30米高的蒸汽柱。火球在塔身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然而,青煙般的昆蟲卻從此不見了蹤影,只有那上千隻燕子,仍然年復一年地繞塔飛鳴。登塔搜尋,卻又絲毫不見燕巢的蹤跡。這些現象和傳說,給觀音寺塔蒙上了一層濃重的神祕色彩。

塔周碧水環繞,岸邊綠樹垂蔭,夏日晨昏,上千隻燕子翔集,繞塔飛鳴,古人有:“幾盤斷塔類層苔,歲歲能報海燕來,不厭僧貧香積廢,殷勤飛去復飛回”詩句。朝暉夕陽,綠樹燕影與巍峨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爲壯觀。如今的唐塔廣場把古塔襯托得更加古樸而宏偉,令人歎爲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