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棗莊甘泉禪寺旅遊攻略

棗莊甘泉禪寺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甘泉寺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因寺中甘泉而得名。該寺建於元仁宗延佑六年。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銀杏樹下,有一塊石碑立於明朝萬曆十五年(1588年),題爲《重修龍窩寺碑記》,該碑高約四米,爲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爲明朝光祿寺卿賈夢龍所撰,其弟賈夢鯉所書。碑背面記載着甘泉寺過去的輝煌:擁有良田千頃,寺內僧人逾百,重修時捐資捐助者有數千人之衆。

甘泉寺亦歷史經劫難,屢受戰亂雷火的襲擊。到1949年前後,這裏已傾圯殆盡,僅存殘坦頹壁。1992年,棗莊市市中區渴口鎮出資260萬元對甘泉寺施以大規模重修。重建後的大雄寶殿;東西廂房雕廊畫棟,古色古香;四周院牆蜿蜒曲折,古樸曲雅。大雄寶殿內,如來佛祖端坐中央,東西兩側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大雄寶殿前臺階下方是放生池,寺之西北角銀杏樹下的甘泉潺潺注入(甘泉寺因此而得名),池內游魚嬉戲,增添無限生機。

1996年4月,甘泉寺管委會逐級申報,終於被上級主觀部門批准爲棗莊地區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爲此山東省佛教協會指派千佛山高僧,88歲高齡的寂昌法師常住甘泉寺任住持。從此,甘泉寺香火日漸旺盛,棗莊市三百多名居士得到了合法的活動場所。經寂昌法師和寺內五名僧人及衆居士共同努力,後經寂昌長老與十方信衆戮力-,使該寺成爲魯南第一梵剎。寺院建有高大的山門及鐘鼓樓、天王殿、大悲廊、放生池、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客堂、齋堂,並有東西配殿14間,男女寮房若干間,兩層法堂正在興建之中。寺院環山面水、一泉在抱。每年春季,南山梨花如雪,門前桃花似粉;秋季則石榴掛果,四山點翠。如今的甘泉寺又在放生池前新建了天王殿,殿兩側同時建起東西走廊,與東西廂房連接,同時還建起齋房,解決了僧人和居士的食宿問題。現在,寂昌法師經常往來於甘泉寺與濟南千佛山之間,從事佛教活動。甘泉寺內日常事務,由心昊法師代爲主持。

在重建甘泉寺的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還發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關重修甘泉寺石碑12塊,並在重建後的大雄寶殿右側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塊雕龍石碑,爲清嘉慶六年(1802年)所立,此碑記載了棗莊之所以被稱爲煤城的歷史,碑文說:“吾邑人有煤窯開自前朝萬曆年間,迄今(即嘉慶年間)掘取殆遍”,同時還詳細介紹了“邑之人王琛與山人太谷智太洋合夥採煤而得之”,及其在甘泉寺內修建窯神廟的經過,此碑進一步豐富了甘泉寺的文化內涵。

甘泉寺如今已成爲棗莊北郊園林中心景點,善男信女或到這裏燒香拜佛,或來此處一瞻佛祖威儀。隨着時間的推移,甘泉寺必將重現昔日輝煌,成爲魯南地區大放異彩的佛教文化聖地。甘泉寺現任方丈是心昊法師,33歲,原籍山東濟寧人,1991年出家,師從寂昌法師。現任監院惟正法師,27歲,原籍亦爲山東濟寧人。本寺已退居方丈是寂昌法師,現已高齡90歲,原籍山東濟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