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濮陽城隍廟旅遊攻略

濮陽城隍廟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

濮陽縣城關鎮東南部,有一箇城隍廟村。城隍廟村裏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城隍廟。濮陽城隍廟歷史悠久,據《濮陽縣誌》記載,濮陽城隍祭祀活動,始於北宋熙寧十年(1077),距今已近千年。濮陽縣城隍廟特別受人尊崇,還有一箇特殊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別處的城隍廟供奉的是神,而濮陽城隍廟供奉的卻是人。

濮陽城隍廟歷史悠久,據《濮陽縣誌》記載,濮陽城隍祭祀活動,始於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距今已近千年。別處的城隍廟供奉的是神,而濮陽城隍廟供奉的卻是人。這個人就是明弘治年間開州知州李嘉祥。所以濮陽縣城隍廟特別受人尊崇。

據嘉慶《開州志·建置志·廟署》記載:城隍廟,在東城南隅,在同文坊【舊志】明洪武六年同知馮朝泰修,永樂元年判官李珣,天順四年知州李迪,相繼重修。正德間知州譚綬重修,楊懷作碑。嘉靖間知州陳時熙重修,王崇慶作記,王崇慶曰:夫積土之謂城,鑿土之謂隍,郡縣之廟城隍,以其保障我也,靈氣之萃乎一方者也,或以爲忠烈之臣沒而受封於是豈亦傳聞之誤,與因並及之。天順四年知州李迪,皆相繼修葺,有城隍廟坊在西巷口。萬曆間知州沈堯中以官地十畝供廟香火。

濮陽城隍廟位於濮陽縣古城東南隅,城隍祭禮的活動始於北宋熙寧十年,澶淵移至北澶(今濮陽城)後,其時州城城隍作爲京都門戶的保護神,倍受尊崇,香火亦盛。宋室南遷,中原淪爲金、元統治,戰事頻仍,廟事活動日見蕭條。迤至朱明定鼎,百業復興,爲城隍廟事活動帶來生機。城隍祭禮的活動始於北宋熙寧十年,澶淵移至北澶(今濮陽城)後,其時州城城隍作爲京都門戶的保護神,倍受尊崇,香火亦盛。宋室南遷,中原淪爲金、元統治,戰事頻仍,廟事活動日見蕭條。迤至朱明定鼎,百業復興,爲城隍廟事活動帶來生機。洪武六年知州馮朝泰奉檄於宋時原址大興土木修建城隍廟,廟事活動恢復了北宋舊觀。自此以後,久盛不衰,歷明清兩朝達五百七十餘年。其間,如明永樂年間判官李珣,天順四年知州李迪,正德年知州譚綬,嘉靖年間知州陳時熙,清乾隆年間知州吳元澄以及康熙五十七年州牧、賢士各鄉會首等多有修茸。明萬曆年間知州沈堯中撥官地十畝以供香火。至清代中葉,城隍廟之建築格局日臻完善,鳥瞰廟宇雄偉典雅,細觀佈局科學合理,門樓、照壁、古剎顯得莊嚴肅穆,並顯僧道奉祀之虔、廟宇香火旺盛。清代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各鄉會首集資碑等。另外還有明代石獅兩對,明代石坊部分構件。這些文物以及新修復的濮陽城隍廟,都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應當妥善保護。

濮陽城隍廟解放後曾一度成爲濮陽地區公安處的駐地。1954年濮陽地區撤銷,又成爲民居。由於歷史蹉跎、時代變遷,城隍廟頻臨禿隕,原址上有壁畫、城隍大殿、東西廂房及民宅均系危房。在2002年濮陽縣啓動創建歷史文化名城時,城關鎮政府以此爲契機於2003年8月8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由城隍廟村民委員會、民生居民委員會發起,村民民營企業踊躍捐資。2005年重建山門、城隍大殿、東西廂房、戲樓、鐘鼓樓等建築。於2008年到2014年11月份重建三清殿(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2015年農曆五月十七,靈寶天尊生日這天在三清殿舉行開光儀式。共投資1500餘萬元,佔地6.2畝,建築面積277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