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區綠影壁旅遊攻略

綠影壁爲國家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綠影壁在襄陽市襄陽城東南隅。因全用青綠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統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墡,自長沙徙封是邑,營造宮室,此壁就是當年王府門前的照壁。崇禎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毀,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寬26.2米,厚1.6米,系仿木結構,面闊3間,均以漢白玉鑲邊。中間刻有“二龍戲珠”,左右各刻巨龍飛舞於“海水流雲”之間。四周邊框精雕小龍64條,姿態各異。影壁造型莊重,雕刻華美,風格豪放,生動雄偉,是石刻中珍貴的藝術品之一。

壁用綠色砂岩塊浮雕雲龍海水,然後拼砌而成。合壁雄偉壯觀,壁的主畫面,以及壁座、壁頂、壁脊雕龍百條,大的5米有餘,最小的只有十幾釐米。雕龍生動自然,使人有脫壁而出之感。中堵的主畫面雕巨龍兩條凌空騰飛,爭戲一顆直徑達33釐米的玉珠,左、右兩堵各雕一蛟龍飛向中堵,大有奪珠之勢,整座壁面霧海茫茫,羣龍爭躍。綠影壁是中國現存四大影壁之一,屬中國第二大影壁。也是獨具特色的一座。

明王府是明仁宗的第五個兒子襄憲王的府第。是明代帝王皇親豪奪縱慾的地方,佔當時襄陽城的十之二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這裏登基稱“大順王”。當年李自成一把大火燒了明王府,豪華的府第蕩然無存,而藝術珍品綠影壁卻安然無恙的倖存了下來,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綠影壁位於襄陽城內柬南隅,系明代襄陽王府門前的照壁,塑於15世紀中葉。壁分三堵,全長26.2米,中堵高7.6米,左右兩堵高6.7米,厚1.6米。三堵壁均根據構圖的需要,用不規則的綠礬石浮雕組裝,白礬石鑲邊嵌界而成。壁的主畫面,以及壁座、壁頂、壁脊刻龍99條,大的5米有餘,最小的只有十幾釐米。是全國石刻藝術中絕無僅有的珍品,與北京北海,山西大琉璃九龍壁,堪稱中國影壁三絕。中堵的主畫面雕巨龍兩條凌空騰飛,爭戲一顆直徑達33釐米的玉珠,左、右兩堵各雕一蛟龍飛向中堵,大有奪珠之勢,整座壁面霧海茫茫,羣龍爭躍。綠影壁是中國現存四大影壁之一,也是獨具特色的一座。

景點典故

相傳;綠影壁中間的二龍吸珠,那龍珠是一顆夜明珠。每到夜晚,夜明珠所發之光將壁前照的如同白晝,很多人都想得到這顆夜明珠。但想要把它取下來,需用千擔紙,萬人頭供於壁前,方可將夜明珠摘走。一千擔紙好弄,可一萬人頭那裏去找。

一外國傳教士知其奧妙,用挑柴的“扦擔”,挑了一擔紙。和一“姓萬”的人頭供於壁前,燒紙和人頭的濃煙,燻的羣龍睜不開眼,傳教士趁機取走了夜明珠。壁中一龍怒而掙脫影壁,去追那傳教士。一時間,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整個襄陽一片汪洋。傳教士落水而亡,夜明珠也不知去向。那壁龍收了水,順漢江而下,入長江去尋那夜明珠。直至東海仍未尋到。

因行水釀成災難,給百姓帶來損害,壁龍無顏回壁。停留在唐河和小清河入漢江處迴遊。當地人念壁龍護珠之忠,建一寺廟記念,並取名“迴龍寺”。現今綠影壁中間已沒有了那昔日的龍珠,壁上缺少一龍,不足一百,僅九十九條。壁上掙脫之痕仍隱約可見。

地址:襄陽市藩王府門前

類型:古蹟

遊玩時間:建議10-20分鐘

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襄王府門票內。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明仁宗第五子。明襄憲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封。莊警有令譽。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長沙。正統元年(1436年)徙襄陽(今湖北襄陽)。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衆望頗屬。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瞻墡上 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書至,景帝立數日矣。英宗還京師,居…… 朱瞻墡詳細信息++

綠影壁社區:綠影壁社區成立於2001年8月,轄區面積0.3平方公里,轄區範圍以運動路以南,南大街以東,陳候巷以北,文宣路以西。轄區單位6個,13個居民組。社區總戶數3971戶,總人數16714人,綠影壁社區直管黨員52人,設黨委1個,黨支部3個。有大小街巷6條,6個轄區單位包括襄陽四中體育部、八一辦事處、興宇公司、市委老幹部工作局、四七七醫院、軍分區荊州街幹休所。 …… 綠影壁社區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