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區玫瑰聖母堂旅遊攻略

介紹
位於市政廳前的地板樟堂街。又稱多明我堂、板樟堂,是澳門衆多教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間,爲十六世紀時,天主教的西班牙“多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因最早是用木板隔架而成,所以也稱“板樟堂”。玫瑰堂屬於舊聖道明會院。聖道明會院由來自菲律賓於1587年到達澳門的西班牙修士興建,其後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爲供奉玫瑰聖母而建,最初用樟木興建,後換上現今的抹上灰漿的實心磚,屬於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紀在東方流行並採用的建築風格。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寬,一道用實心磚建造的拱門將主殿和堂身分隔開。聖堂內的天花板佈滿圖案裝飾,其中有一皇冠圖案,恰好就在主壇上,大門雕工精細;聖堂內部色彩繽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壇上置有聖母手抱聖嬰的塑像,教堂內供奉有花地瑪聖母像。花地瑪聖母,是葡國人很崇拜的神。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遊即以此聖堂爲起點到主教山小教堂,在此期間還會舉行彌撒活動。教堂內還存有許多富有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穌基督像最爲著名。1997年澳門政府對教堂進行了全面維修工程,並在樓高三層的鐘樓內設立了一所聖物寶庫,收藏了不少藝術品式的彌撒用品和木雕聖像的珍品。

小知識:天主教的彌撒是拉丁語missa的音譯,彌撒聖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禮,基督的聖體聖血在祭壇上經由祝聖而成爲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指的是基督教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是天主教的主要宗教儀式。舉行這種儀式就是重複基督耶酥在十字架上對上帝的獻祭。由神甫主持該儀式。他宣稱,祝聖後的葡萄酒與麪餅已變成了耶酥的"聖血“和"聖體”。讓參加祈禱的信徒分食麪餅。信徒們認爲,吃了耶酥的聖體,就可以獲得上帝的恩寵,又認爲食聖體可收永生贖罪之效。教徒參與這種儀式的行爲稱作“望彌撒”。

澳門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