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多尼堂區旅遊攻略

聖安多尼堂區澳門舊城牆遺址旅遊攻略

介紹澳葡當局曾多次在澳門建築城牆,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之前。1604年,由於中國政府不許他們私築城牆,所以都先後被當時明朝政府拆毀。至1617年,澳葡-賄賂中國官吏,使他們不加干涉,再次築起城牆。雖然1625年在明政府-強力干涉下,曾拆毀北部城牆。但葡人仍不顧明政府反對,繼續築牆。現存的舊城牆遺址...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三街會館旅遊攻略

三街會館又稱“關帝廟”,建於1750年,所在地原爲昔日澳門之繁榮市區“榮寧坊”,故其門前之社壇現仍刻有榮寧社字樣,且有聯雲“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廟宇規模較小,藏身在市區巍峨的建築物之中,見證著澳門居民的生活變遷。廟內供奉關帝,塑像雕刻精巧。會館初設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在華人社會中有重要地位,...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聖安多尼堂旅遊攻略

介紹聖安多尼舊堂的現址建於1558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教堂的歷史間略載於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於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燬,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燬,一八七五年重修”。特別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難以忘懷...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白鴿巢公園旅遊攻略

介紹白鴿巢公園之得名甚有淵源。十八世紀中,此處原爲葡籍富商馬葵士之寓。此人喜養白鴿,達數百隻之多,翱翔天際,景甚壯觀;樓閣詹宇,遠觀若巢,逐得此名。由於相傳葡國著名詩人賈梅士(LuisdeCamoes)曾在這裏隱居,並寫下不朽史詩《葡國魂》,葡人在公園中的石洞中豎立了賈梅士銅像,又稱此公園爲賈梅士公...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澳門包公廟旅遊攻略

澳門包公廟位於花王堂區福慶街,又稱爲睡佛廟,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傳說澳門大三巴牌坊有一位老太太,她是佛山人氏,一向崇拜包公,曾向佛山迎來包公神像回家供奉,凡遇疑難之事,無不卜問包公,竟然每求必應,每應必靈。此事漸漸傳開,到老太太家求包公的街坊也越來越多。後來在1889年,澳門疫症流行,病...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大炮臺旅遊攻略

大炮臺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 紹座落在大三巴牌坊側的大炮臺又名聖保羅炮臺、中央炮臺、大三巴炮。建於1617 至 1626 年間,屬聖保祿學院和聖保祿教堂的一部分。大炮臺上的古炮在 1622 年抵禦荷蘭人的入侵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炮臺曾是總督官邸。1835 年的一場大火燒燬了大炮臺上的所有建築和聖...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大三巴牌坊旅遊攻略

大三巴牌坊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看點遊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含義。位於大三巴斜港,右邊鄰近大炮臺和澳門博物館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曆史,是澳門最爲衆熟悉的標誌,是聖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蹟。“三巴”是“聖保祿”的譯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蹟貌若中國傳統的...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東方基金會會址旅遊攻略

東方基金會會址,現爲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建於1770年代,是澳門富商俾利喇的別墅。後來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爲該公司駐華商務監督、大班及英國駐中國高級-的住所。1885年該房屋成爲澳葡政府的財產。二十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院。現爲東方基金會會址。原有兩層,頂層爲颱風所毀。由於最早的屋主好養鴿...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馬禮遜教堂旅遊攻略

馬禮遜教堂位於東方基金會新會址相連之永久墓園內。這座基督教禮拜堂,建於1821年,曾於1922重修。教堂的窗門爲拱形設計,別具匠心,教堂門前亮有別致的小圓燈,周遭環境清幽脫俗。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內,只置有十張長椅,教堂頂部保持着年代久遠的屋樑、屋椽與兩把長吊扇,別致有趣。馬禮遜教堂的建造是...
港澳台

聖安多尼堂區女媧廟旅遊攻略

女媧廟座落在草堆街與大三巴街交界處,廟宇建築與普通民房相似。該廟正門原向大三巴街,今門前空地爲神殿故址,並無草堆街;廟後與布疋店相連,鋪向草堆街。1914年冬,布疋店失火,波及女媧廟,焚燬正殿,只餘偏殿。當局清理災場後,不許重建廟宇,開闢街道。女媧廟只得半壁,經過修葺,從旁闢戶,加奉呂祖,名爲“靈巖...
港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