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區常州天寧禪寺旅遊攻略

常州天寧禪寺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禪寺坐落在常州延陵東路,素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1982年3月列爲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4月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天寧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永徽年間(公元627-652-655年),禪宗牛頭禪初祖法融禪師,因山中僧人無食,來家鄉常州募化齋糧時“築室十餘楹”爲開山之始;天覆年間(公元901-904年)維亢禪師途經常州,聽說法融禪師的舊事,就“施捨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爲“廣福寺”,不久淮南節度史楊行密改名爲“齊雲寺”,並稱維亢禪師爲齊雲長老;至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詔書,命令全國各州郡都要建崇寧寺,於是改名爲“萬壽崇寧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皇帝又下詔改爲“天寧寺”;到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又改名爲“報恩廣孝寺”;不久,再次改爲“光孝寺”;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高宗皇帝爲紀念被俘死在金國的徽宗皇帝,下詔改“光孝寺”爲“崇奉徽廟道場”;至元代至元年間(1335-1340年)仍復稱天寧寺,一直沿用至今。在這1300多年的漫長歲月裏,天寧寺歷經滄桑,屢毀屢建達五次,五代時南唐與吳國戰爭寺院遭毀滅,宋元戰爭寺院也在劫難逃,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有淨因禪師在此大興土木擴建天寧寺,明代徐問在《重修天寧寺記》裏說“天寧寺據三吳上游之勝,屹爲東南第一叢林”。太平天國戰爭中,寺院幾乎化爲灰燼。現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緒年間,在真嵩禪師、清如禪師、冶開禪師主持下經過近40年時間先後修建的。共8殿25堂24樓,地基之廣,殿宇之高,佛像之莊嚴,僧衆之多,當時於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天童寺並稱爲“東南禪宗四大叢林”。文革期間寺院佛像全部被毀。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常州市政府決定對天寧寺進行修復,並作爲佛教活動場所。1981年1月,正式成立修復天寧寺委員會,以“修復如故,恢復原貌”的原則進行修復,歷時五年多時間到1986年殿堂全面得到了整修,重塑了各種佛像,新鑄了各種法器。1996年新建了山門殿、三寶殿、素菜館等,使千年古剎重現了當年“棟宇摩霄漢,金碧燦雲霞”的盛景。

天寧寺從1981年起恢復了叢林制度,寺內有常住僧衆70餘人,共同遵守共住規約,管理機構組織健全,清規戒律,十分嚴謹。各執事民主管理各部門的工作,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寺內晨鐘暮鼓,二時功課,早晚修持,過着宗教-,樹立了叢林道風。

延伸閱讀: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