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區邢臺大峽谷旅遊攻略

邢臺大峽谷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邢臺大峽谷羣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邢臺縣西南路羅鎮賀家坪村,與山西的和順縣相望,距邢臺市區65公里。景區遊覽面積18平方公里,由24條峽谷組成,其中達到千米的有8條之多,主峽黃巢峽是羣山之間的一道地塹,長達4000餘米,峽深200餘米,兩壁對峙千仞,峽寬幾米,最窄處只十幾釐米。抬頭俯視,雲崖傾撲,大有瞬間合攏之勢,故稱“一線天”。邢臺大峽谷既有北方山嶽的雄偉氣勢,又具南方山水之秀美。奇峽羣有三奇:一奇谷低狹深;二奇峽岸壁立;三奇成羣出現,並有連綿十餘里的清潭飛瀑及上萬畝的原始次生林。峽谷羣具有狹長、陡峻、深幽、赤紅、集羣五大特點,成爲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大奇觀,被專家譽爲“太行奇峽”。奇峽羣當前可遊覽的峽谷共五條,分別爲長嘴峽、流水峽、黃巢峽、竹會峽和老人峽。主要景觀有50多處,如:神鷹石、龍潭飛瀑、白雲人家、黃巢殿、跑馬棧道、神井、一線天、擎天柱、雙駝峯、五指山、情人峯、觀-、雙龜戲石、龍首崖、懸棺、雲崖撒珠、雄師出山、小石林、興隆寺、猿人頭、雙獅巖、浮雕、臥峽晴虹、濟公觀海等。峽谷羣夏季暑期涼爽,七月平均氣溫24℃,有多種喬木,灌木和野生動物,深山植被繁茂,有上萬畝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一箇巨大的“天然氧吧”。

雲夢山景區

奇峽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曾是唐末黃巢義軍的根據地之一;除遺存的舊邢臺大峽谷邢臺大峽谷城郭、練兵場、跑馬棧道外,村莊、古剎寺院和山岩名稱都留下了與黃巢起義軍有關的印跡和傳說。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曾在此建被服廠、造紙廠、印刷廠,仍在此留有遺址。

峽谷羣景區的水上垂釣、帳篷營地、篝火晚會、烤全羊、卡拉OK等特色的旅遊項目,會使您如癡如醉,流連忘返;近百家的農家小院讓您盡情體驗山村生活。

峽谷羣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峽。谷底狹深、峽岸壁立、成羣出現,構成了太行奇觀;二是峻峯。周圍山峯都是幾近90度的紅崖絕壁,峯巒疊嶂,上下錯落,形成了高低變化,犬牙交錯的天際線;三是飛瀑。黃巢巖下有一奇特而又壯觀的瀑布,瀑布不是飛流直下,而由懸崖頂一深潭中翻騰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鑽入一石甕,泉水在甕中迴旋而出,從數十米高的峭壁上飛濺而上。站在瀑布之下,水聲、風聲驟起,一股清風寒沁人入五臟,令人備感舒暢。

主要峽谷邢臺峽谷羣當前可遊覽的峽谷共五條,分別爲長嘴峽、流水峽、黃巢峽、竹會峽和老人峽。

長嘴峽

景區的第一條峽谷“長嘴峽”,俗稱“一線天”,也叫賀坪峽,因前面的村名而得名。峽長800米,寬20米,兩壁高70餘米。谷底奇石遍佈,溪水長流,地勢十分奇險。這裏終年不見陽光,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

長嘴峽中段有水庫遺址,峽谷凹陷下去的山頂,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1958年,在建水庫大壩時我國採用前蘇聯專家的定向爆破技術炸成的,炸下一堆亂石後,蘇聯專家就不管了,在當時技術落後,資金困難,設備簡陋的情況下,人們發揚人定勝天的革命精神,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水庫修了起來,並在壁上寫下了“氣死老龍王,愁死穿山甲”的豪言壯語,後來在1963年那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被沖毀,所以很遺憾,如今只能看到水庫的遺址,按照景區的總體規劃,不久的將來,這裏將建起一座攔水大壩,到時遊客能乘船進入景區。

老人峽

老人峽因峽谷山勢平緩,非常適合老年人行走而得名。這裏有大片的原始次生林,進入林中樹木遮天蔽日,涼爽異常,是一處休閒度假的好地方。順着腳下潺潺的流水繼續往前走,就是景區三奇中的一奇:老龍潭瀑布。流水峽的千萬年流水沖刷出數不清的太行年輪,在王帽峯下形成了深不可測的石甕水潭。山泉水奔流至此,從石甕中迴旋噴流而去,形成眼前的瀑布,在這裏觀賞,會有一種涼風襲人,似入仙境的感覺。瀑布落差30餘米,似一道白練從半山腰飛騰飄落,被風一吹,似千萬朵玉蘭,落到潭裏,立刻化成一縷水霧。每逢雨季,水大瀑急,勢如千軍萬馬。瀑佈下端的水潭叫“老龍潭”,是由瀑布衝成的,深6米,水質清澈。待到嚴冬,瀑布結冰,由於流水的衝擊,常常形成中間空外面結冰的巨大冰柱,遠看像白色的冰山,近觀卻又散發着藍光,令人歎爲觀止。

岩石風化崩塌殘留下來的堅硬的紅色石英砂岩壁,寬大平滑,恰似一箇大屏幕,因此稱它“天然大屏幕”,這個資源也會被利用起來,將來將展現給大家的是一幅《黃巢佈陣圖》。

流水峽

流水峽長3000米,寬20米,高70米。峽中清水長流,鳥語花香,曲曲彎彎的陡壁上有衆多的石崖、石龍、蜂窩狀石洞,千姿百態,變化多端。在地質學上,這些大峽谷有一箇名詞叫“節理”,俗稱“裂縫”,也就是在地殼的抬升過程中,這些裂縫經過數萬年乃至億年流水強烈下切,久而久之,形成此峽谷。此峽比較寬闊,溪水常年不斷,峽道彎曲,水隨山轉,是龍門川的水源,景區將在上游建個大水庫,定時放水,進行水上漂流。

在流水峽中斷上山的路上,從這裏一路上去,便是形似帝王之盔的“王帽峯”,其寓意是黃巢有王者之氣。在老龍潭瀑布所見到的“天然大屏幕”便在此山下。山上的風景十分優美,登山遠眺可以看到來時的路線。大家可以看到沿途山壁的凹陷處有許多小立棍,這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寓意是:支支山,不腰痠。

一路上的景觀多與一箇名叫“黃巢”的傳奇人物有關,黃巢原籍是山東省菏澤縣,他是一箇私鹽販子的兒子,也許由於出身卑賤,誰也沒有記下他生於何年何月,黃巢自幼習武,上過私塾,讀過經史,可謂文武雙全,據說他青年時期曾幾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因相貌醜陋而數次不能金榜題名,空有一腔抱負無處施展。這些經歷,使黃巢對唐末朝政的強烈不滿,於是和一些落榜舉人揭竿而起。他曾借菊詠志,寫下著名的《沖天》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霜降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蒼門寺方丈卞律,二人相交甚厚,卞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更精通易經八卦,二人常以棋談兵,後來卞律被黃巢拜爲軍師。當時黃巢所佔地盤便在此處。他在戰前的“祭刀”儀式上,不幸將好友卞律誤殺,後來黃巢回到家鄉,同那裏的趙義軍、王仙芝和兵,南征北戰,終於把唐朝****,做了“大齊”皇帝,但是,由於其指導思想不對,戰略方針有誤,加之內部搞0,沒過多久便被趕出長安,最後敗於山東泰安縣,戰死虎狼谷,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也就因他的失敗而告終。

黃巢峽

過了金水橋,上去便是黃巢殿。它始建於唐末,清朝曾三次重修,毀於文革時期,只給我們留下一處遺址。當時的黃巢殿正面供的是如來佛祖,兩邊分別是普賢和文殊兩位菩薩,在殿的門口一側還供着水龍王,就是小白龍。它專管着佛爺身後的那口神井。如今你看到人們仍在供着水龍王,凡在此求雨的,只要帶上賀家坪村南大院的人,十有八九都會靈驗,那是在很早以前,南大院有位姓王的姑娘來廟裏燒香,她手撫摸着小白龍的頭說:“你要是個真人,我就嫁給你。”誰知回家後就暴病而死。姑娘當晚給母親託了一箇夢,說自己和小白龍已經成親了。第二天一早母親急忙將這個夢告訴家裏人,於是南大院把喪事變成喜事辦,認下了這段姻緣。自此,逢天旱時,方圓百里的人都去找南大院的人,請他們去求雨,據說每次都會天隨人願。這當然只是一箇美麗的傳說,但從另外一箇角度也說明了人們渴望和平安定,渴望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黃巢峽是景區的精髓,景色最爲迷人。峽長4000米,一般寬1到2米,最窄處只有十幾釐米,壁高150米,這裏紅巖絕壁,險峯對峙,黃巢曾在此聚兵起義,抬頭仰望,青天一線,俯視腳下,水流不斷,相隔不遠便有一道瀑布,溪水清澈見底,清涼透骨。峽道里相隔不遠,就有一石卡“喉”,每卡一處便是一道瀑布,每道瀑佈下面都有一箇大小不同的小石潭,深則幾米,淺則1米。每逢雨季,瀑布成羣,非常壯觀,那時別說人走,就是猿猴也難以攀爬,真是“峽道難,難於上青天”。

竹會峽

峽長3000米,平均寬約10到20米,高70餘米,植被覆蓋率高,有大面積原始次生林,有多種野生動物和鳥類。每至陽春三月,山桃花、山杏花開遍山野,這裏山花爛漫,綠葉相間,恰似世外桃源,同時這裏也是野生中草藥的生長地,有人蔘、當歸、何首烏、柴胡、黃連等上百種中草藥。

走過這道彎,對面看去的那座山,像一箇巨大的手掌,叫做“佛手山”,而站在天河梁再看這座山則像一箇巨輪,因此又稱它“太行巨輪”。還可以看到左上方有塊巨石,像微微打開的書在那平放着一樣,叫做“天書”,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物,真是讓人難以捉摸。

竹會峽因何而得名,當前無法考證。當地人原來把這塊地方叫“小竹葦”。相傳,很早時,這裏住着幾戶姓楊的人家,在峽谷後的開闊地種了許多竹子和蘆葦,此地因此而得名,後來人們叫成了竹會嶺。另一傳說:當年黃巢起義時,與朱溫在此會師,因而得名。此峽中的岩石也屬石英砂岩,峽道彎曲,峯迴路轉。再往前走,可以走出天界,到達三天門。每逢雨天,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猶如鬼門天塹,令人生畏。

繼續前行,就會看到左邊一塊大石穩穩地立在那裏,你向左看,一箇圓圓的殼兒,小小的、圓溜溜的腦袋,那是一隻害羞的烏龜正馱着大石迎接遊客。繼續往前走,再看它,它就把頭縮進殼裏去了。站在這個位置向對面觀賞,前面好像龍頭一樣,蜿蜒過來的路像龍身一樣,此段叫做“龍首崖”。對面崖壁上的兩個豁口,平時有少量溪水落下,山雨來臨時,就會成爲兩幅氣勢磅礴的瀑布左右相併,很是壯觀。

奇峽羣景區的水上垂釣、帳蓬營地、篝火晚會、烤全羊、卡拉OK等特色的旅遊項目、會使您如癡如醉,流連忘返、近百家的農家小院讓您盡情體驗山村生活。我們這裏的特產有楸子、柿子和板栗,待到你秋季來時,一定是碩果累累。

國家地質公園

邢臺峽谷羣地質公園是屬自然景觀,從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六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構成的自然的綜合體,純屬天然賦存的,由於地理緯度、海陸分佈、地形、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的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地形地帶的差異,這些差異形成了千姿百態的不同地貌,邢臺

地質公園岩石類型齊全,地貌多樣。景觀奇特的花崗岩類型、丹霞類型、岩溶山水類型都在地質公園中找到。

邢臺峽谷羣國家地質公園包括峽谷羣、雲夢山、九龍峽及天梯山4個園區,總面積271平方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構造作用造就了公園內氣勢恢弘的峽谷地貌。類型多樣的地質遺蹟,引人入勝的地貌景觀與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地質公園的建立,對於發展地方經濟恢復生態環境,保護地質遺蹟普及科學知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峽谷羣的岩石大多是紅色,在地質學上稱作石英砂岩,這裏14億年前是一箇淺海環境,紅色石英砂沉積後,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這種岩層,後經燕山造山運動,山體形成褶皺,又經千萬年的流水切割、侵蝕,形成今天奇峽羣奇特的地勢地貌。主要景觀有50多處,如:神鷹石、龍潭飛瀑、白雲人家、黃巢殿、跑馬棧道、神井、一線天、擎天柱、雙駝峯、五指山、情人峯、觀-、雙龜戲石、龍首崖、懸棺、雲崖撒珠、雄獅出山、小石林、興隆寺、猿人頭、雙獅巖、浮雕、臥峽睛虹、濟公觀海等。奇峽羣景區是八百里太行的一大奇觀,被專家譽爲“太行奇峽”。被評爲AAAA級景點。